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要闻 > 媒体链接
绍兴晚报:上门被人拿着菜刀赶,采血脱下防护手套……疾控人员的“防艾人生”

发布时间:2019-12-03  16:40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打印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分享:

我市最新艾滋病疫情数据近日公布:截至10月底,全市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较去年同期下降2.1%。数据的背后,是疾控人员辛勤的付出。这群与艾滋病“亲密接触”的人,身上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近日,记者走进了绍兴市疾控中心艾滋病与性病预防控制科。

跑娱乐场所收集信息

傅利军是绍兴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作为“防艾”一线的亲历者,她见证了我市“防艾”工作的“成长”。

1997年,绍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3年后,绍兴成了我省艾滋病防控工作的试点城市,疾控部门开始对“混迹”歌舞厅、美容院等的特殊人群实施干预。那时30岁出头的傅利军带头“闯”进了这一陌生的领域。

“在那之前,我从没进过这样的地方,也不知道怎么跟这里的人打交道。”她说,第一次去歌舞厅,她和同事们就碰了一鼻子灰,“经营者嫌我们影响舞厅营业,直接把我们轰了出来。”

面对这样的局面,傅利军心里有委屈,但理解。“那时我市艾滋病防控工作刚起步,老百姓对艾滋病的知晓率非常低,难免有抵触情绪。”她说,要预防、控制艾滋病疫情蔓延,须尽可能多地掌握目标人群的信息。“我们手头又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唯一的办法,就是跑娱乐场所去收集。”她说,她和同事一家一家去谈,给经营者做思想工作,“说难听点,是去‘求’人家。”

去的次数多了,经营者终于“松口”:在不影响营业的情况下,允许疾控人员开展工作。

“2011年前,绍兴还没有专门的‘防艾’科室,设立艾滋病与性病预防控制科后,才配了专门的‘防艾’疾控人员。”傅利军说。

换个角度做工作才不会被拒绝

当年去娱乐场所的情形,傅利军还记忆犹新。她和同事们要做两方面工作:进行“防艾”知识宣讲和给特殊人员做血液检测。

“要讲究方法”,这是傅利军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去歌舞厅宣传‘防艾’,人家一听直接拒绝,要换个角度,叫‘女性保健知识讲座’,在讲座中穿插‘防艾’内容。”她说。

给特殊女性验血就更难了,“对我们有敌意,骂得很难听,有一次有人还操起菜刀,赶我们走。”傅利军说,苦口婆心好一番劝说,疾控人员才得以进入那里的休息室,条件是,疾控人员开展工作时,他们得在边上看着。

休息室很小,灯光很暗。有一次,一名被采血者看到傅利军戴着防护手套,来气了:“对我们有偏见吗?敢不敢脱了手套?”傅利军二话不说,摘下了手套。说起此事,傅利军仍心有余悸:“万一被检者带有艾滋病毒,疾控人员不慎让针头扎到了自己,可不是闹着玩的。” 

2005年前后,疾控部门掌握的信息显示,我市男男同性性传播比例明显升高,这一人群成了重点监测对象。“要理解他们,跟他们交朋友,熟悉他们的暗语,通过办文艺活动走近他们。”傅利军说,这样做的目的就一个——找到“说得了话”的关键人物,“通过关键人物去做其他‘男同’的思想工作,说服他们做检测。”

“防艾”有了“互联网+”平台

2011年前后,“防艾”接力棒传到了市疾控中心艾滋病与性病预防控制科科长卢巧玲手里。跟以往不同,“防艾”工作有了“互联网+”思维。

比如,通过与阳光海岸社区组织合作,进一步完善“艾检”微信干预检测平台,扩大宣传干预、检测动员覆盖面,提升服务质量。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2019年累计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点对点干预54483人次,发放绍兴地区男男性接触人群“家中自测”健康服务包1343人份。“在男男性接触人群试点‘互联网+’干预检测的基础上,将‘家中自测’服务向异性性传播人群推广,推动主动检测,促进早检测早诊断,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卢巧玲说。

据悉,因“防艾”工作出色,绍兴市疾控中心已连续8年荣获浙江省性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荣获浙江省艾滋病疫情防控质量奖。“每一个生命都很珍贵,我们不仅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防火墙’,也在尽最大可能帮助重点人群、感染者得到社会的包容和关爱。”卢巧玲说,令人欣慰的是,很多人了解了艾滋病的感染途径,也认可了艾滋病感染者可以和他们一起工作、学习,开展防控工作的社会环境不断提升。

“我市艾滋病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水平”,卢巧玲每每在电脑上敲出这几个字,才能由衷地舒一口气。




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记者 陈乙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