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及其防控小知识

发布时间:2019-04-09  15:48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打印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分享:

发热、皮疹是手足口病的典型表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多为2~10天,平均3~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轻症病例一周左右可自愈。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种类较多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VA)的 2、4、5、7、9、10、16  型等,B组(CVB)的1、2、3、4、5 型等;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ECHO)等。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EV71又是引起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体。 

5岁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的好发人群

    从年龄分布来看,5岁及以下儿童的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均较高,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6个月龄至1岁组的报告发病率最高。年长儿童和成年人偶尔也会发病。重症和死亡病例多发生在3岁及以下儿童,重症、死亡发生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手足口病发病季节性较强

    研究显示当气温不过高或过低时(如13℃-26℃),肠道病毒71型(EV71)等肠道病毒感染增加,手足口病发病增加。浙江省全年均有手足口病报告,发病高峰期为5~7月份,2018年近6成的报告病例数集中在这三个月。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

    肠道病毒在儿童中的感染率较高,到5岁左右,即使在非皮疹儿童中,阳性率也超过1/4。因此,非皮疹儿童可作为传染源在手足口病等疾病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出现发疑似症状或体征后应及早就医

    如果出现皮疹、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迟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应主动告诉医生接触史,患儿玩伴或幼儿园同学近期是否有类似症状者应。手足口病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因此,当出现持续高热、抽搐、易惊、嗜睡等症状时,需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健康教育和避免接触病例是防控的主要手段

    由于手足口病并无特效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避免接触病例为主要防控手段。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停课和隔离是控制聚集性疫情的重要措施

    由于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有可能发生重症甚至死亡,因此在幼儿园等机构发生手足口病病例时,通常采取停课、隔离等方式以控制疫情蔓延。 

接种EV71疫苗可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风险

    对6月龄~5岁儿童可以接种EV71疫苗进行主动预防,越早接种效果越好。由于重症死亡病例中EV71占绝大多数,疫苗接种可明显降低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的发病风险。不过,由于缺乏对其它类型肠道病毒感染的交叉保护作用,接种EV71疫苗并不能预防其它病原体导致的手足口病。 

摘自: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