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要闻 > 媒体链接
绍兴日报:剿灭蚊子的18天——记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个人张建伟

发布时间:2019-09-04  11:14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打印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分享:

过去的18天里,张建伟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夏季是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发病高峰期,防控压力巨大。今年夏天,越城区某小区出现了1例登革热输入性病例,一场没有硝烟的灭蚊大战由此打响。战役的对手,是蚊子。

作为越城区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控制科科长,张建伟深知任务艰巨。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在每年的7~9月份。这几年,随着境外出游市民的增多,感染风险加大。而伊蚊(绍兴本地主要是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作为媒介,繁殖能力强,一旦接触带病毒的患者,后果不堪设想。

8月上旬,灭蚊捉蚊战役打响。根据该疾病潜伏期规律,病毒在病人体内潜伏期为1~14天,在蚊子体内繁殖周期是7~10天。两个周期叠加,病人发病之日起的25天内便是传染期。但这位病人就诊时已发病7天。张建伟和同事们必须赶在剩下的18天时间里,把传染媒介——蚊子彻底消灭,防止病毒传播。

“首先要调查清楚,患者去过哪些地方,接触过什么人,有哪些症状,确定警戒范围。”张建伟说,他们要在方圆600米内确定核心区、警戒区、监控区,进行布点监测。

监测这活儿,看似轻松,实则艰巨。这600米的半径圈内,涉及小区10多个,每个小区几百户人家,张建伟和同事们需要挨家挨户找蚊子,工作量巨大。敲门,解释,做记录,房前屋后翻盆倒罐,一边找蚊子、一边灭蚊子。“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张建伟说,他们的作业工具只有一只手电筒和一个水勺,经常需要弯腰拱背保持同一个姿势爬高蹲低。因为大部分时间是户外作业,而那几天天气又特别闷热。记者注意到,仅仅一上午时间,这些“安全卫士”的衣服就已被汗水湿透。

时间紧、任务重。张建伟说,监测蚊子幼虫密度通常用一个“布雷图指数”,数值如果在5以下,说明幼蚊少,达到控制登革热传播的要求。数值越高,风险越大。但第一轮的监测结果显示,被监测点最高数值达100以上,有些点位花蚊子都是一窝蜂出现!“相当于‘地雷’埋在这里,非常危险。”张建伟说。为了消除这些“危险分子”,大伙儿夜以继日,反复消杀、反复监测。一轮不够,就第二轮、第三轮……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轮的监测结果显示:1小时诱蚊率为零,险情控制,警报解除。压在张建伟心头的那块石头,也总算落了下来。

应急监测,只是张建伟他们蚊媒监测工作中的一部分。这些年来,越城区尚未发生过登革热本地疫情,这离不开“安全卫士”们的默默付出。为了守护全区老百姓安全,这群“安全卫士”几乎每天都要和蚊子做斗争。一月一次“常规监测”,一周一次“定点监测”……就在过去的一个月,他们几乎把整个越城区“翻”了一遍。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汤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