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

慢性病

当前位置:首页
> 单位子网站 > 疾病防控 > 疾病控制 > 慢性病

胰腺癌肝转移分子特征被破译

发布时间:2021-02-05 10:23   阅读数: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分享:

国际期刊《基因组生物学》近日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虹、李亦学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孙勇伟、薛婧、王理伟及张志刚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破译了胰腺癌肝转移的分子特征,并证实了胰腺癌的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
  80%的胰腺癌患者最终死于肿瘤转移。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不推荐对转移性胰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而化疗效果非常有限,中位生存期仅为6.9个月,这使得胰腺癌诊治相关研究陷入了僵局。目前,对胰腺癌转移的研究大多基于细胞系、小鼠模型、穿刺样本或尸检样本。这些样本虽然帮助发掘了胰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但提供的信息有限,特别是在转移灶转录组特征的解析上。
  肝转移性胰腺癌占所有胰腺癌的一半以上。孙勇伟团队的前期临床实践证实,对于高度选择的、原发肿瘤位于胰体尾的肝寡转移胰腺癌患者,原发灶与转移灶同期手术可使患者的生存获益明显,中位生存期可达16.8个月。基于这些临床实践,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团队与上海仁济医院团队合作。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破译了胰腺癌肝转移灶与原发灶的异质性,证实了胰腺癌的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肿瘤细胞与肿瘤的微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适应促进了胰腺癌细胞在肝脏中的定植生长。早期阶段,胰腺癌细胞中KRAS基因的突变,促进了肿瘤细胞从原发灶的散播。然而在血液循环及远处定植后其最主要的任务变成了如何生存下来,如何进一步的生长增殖,成为一个“合格”的定植灶。定植肝脏后,播散的肿瘤细胞重获上皮表型,同时其能量代谢得以重塑获得更强的氧化磷酸化,磷酸戊糖通路及有氧糖酵解。这些都为肿瘤细胞的定植生长提供了必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