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

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单位子网站 > 疾病防控 > 疾病控制 > 健康教育

如何“冬病夏治”?三伏养生很关键!

发布时间:2021-07-12 15:09   阅读数: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分享: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三伏天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一、什么是三伏天?

很多人只知道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最潮湿、闷热的日子,却不知道三伏的来由。三伏是传统时令,其日期是按照干支纪日来计算的。每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的十天称为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的十天为末伏,如此合称三伏。

2021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二、为什么三伏天要注重养生?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随自然界变化的“六气”,但当气候异常变化,或人体正气下降时,正常的六气就会变为六邪侵害人体,以致疾病发生。所以,伏天过不好,对我们的健康影响很大,三伏养生避病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

三、三伏天养生注意事项

1、三伏天养生之忌寒温补

天气炎热,人们想到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消暑纳凉。吹空调电扇的时间变长、进食冷饮变多,有些人还会洗冷水澡等。这样做却是对身体伤害很大的行为。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时,肌肤腠理开泄,外邪非常容易趁机侵入,使得身体落下病根儿。中医认为,夏天是阳气最盛的季节,适合多吃些温性食物,助阳升发,以达到养阳的效果。

因此,体质虚寒、脾胃较弱者伏天应当少食或适量摄入西瓜、绿豆、黄瓜、鸭等寒性食物,而应当适量多食生姜、韭菜、羊肉、龙眼等性温的食物。身体健康的人则要降火降燥,但也应注意不要过食冷饮。

2、三伏天养生之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说,夏天万物生长,冬病在冬天好发或容易加重,而在夏季就会被压制,利用夏季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能更好地驱散内伏寒邪,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这一说法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素问·四气调神论》中也有“长夏胜冬”的说法,也就是说四季疾病可以根据五行相生相克来治愈,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重要体现。

3、三伏天养生之夏练三伏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待在屋里不想出门。其实,欲祛湿排寒,归根结底是要增加自己的阳气,阳气旺,自然寒不侵体。所以伏天应该适当出门活动,出出汗、长长阳气。但是夏季锻炼讲究轻缓,不可剧烈运动,不然阳气随着出汗就排泄了,气受伤了,水湿的代谢受到影响,内湿又出来了,最终湿气还是没有去掉。特别是身体虚弱者不耐暑气,可在晨昏之时,适当外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