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

慢性病

当前位置:首页
> 单位子网站 > 疾病防控 > 疾病控制 > 慢性病

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或有新思路

发布时间:2022-11-09 09:58   阅读数: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分享: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刘希副教授联合温州医科大学宋伟宏教授,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喆教授,济宁医学院生命科学院吴伊丽教授,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论文已在《自然》子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发表。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凝聚素通过调控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形成从而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脑内淀粉样蛋白β沉积形成淀粉样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典型的病理标志,但斑块形成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衰老、糖尿病、中风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危险因素,但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还不清楚。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凝聚素浓度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萎缩、疾病严重程度及临床进展相关。但是,衰老、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是否通过凝聚素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进程,尚不清楚。
  研究团队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野生型小鼠发现,小鼠3个月时,凝聚素仅在脑干神经元中表达;小鼠18个月时,凝聚素大量聚集在皮质神经元中。同时,通过注射胰岛素受体抑制剂S961构建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发现皮质神经元大量表达凝聚素。在中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模型小鼠中,凝聚素在神经元和受损区域的细胞外区域表达均显著上升。此外,通过特异性地在小鼠神经元中过表达人源性凝聚素,研究团队发现小鼠生存率显著降低,且出现抑郁焦虑样现象。
  通过进一步实验,研究团队发现过表达人源凝聚素的神经元表现出NeuN信号的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同时细胞凋亡信号显著增强,提示凝聚素可能通过凋亡参与了神经斑块的形成。通过质谱分析蛋白质沉淀物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神经斑块,凝聚素含量也显著增加。根据实验结果,研究团队提出了凝聚素依赖性脑内淀粉样蛋白β沉积在凋亡细胞表面的理论模型,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神经斑块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