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要闻 > 媒体链接
绍兴晚报:靠「吃」也能御寒,3种食物给身体补足热量

发布时间:2022-12-08  10:32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打印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分享:

入冬以后,天气渐冷,没有什么比一顿美食更能治愈身心了。

香气四溢的火锅、热气腾腾的羊汤……在冬季,食物不仅满足了胃口,似乎还能提供“热量”,帮你抵御寒冷。

我们邀请专家解读,让你在这个冬天吃得暖一点。

受访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  唐墨莲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李晓君

吃对了,身体自动“升温”

冬天可以通过增添衣物、体育锻炼等方式保暖,还可以借助食物让身体“升温”。

有些食物具有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御寒能力的作用,非常适合秋冬季节。

No.1

肉类食物

进食会增加能量消耗,导致体温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食物热效应”。食物成分不同,产生的热效应有很大差别。

脂肪的食物热效应约占其产能的4%~5%,碳水化合物为5%~6%,蛋白质能达到30%~40%。肉类食物富含蛋白质,冬天进食有助抗寒。

有研究表明,血液中缺铁会增加人体对冷的敏感性,缺铁性贫血的人冬天容易怕冷。红肉类如羊肉、牛肉等含铁丰富,烹饪成羊肉煲、牛肉煲来食用,都是不错的选择。

从中医角度来看,羊肉“性温热”,能“补益虚寒”,是我国传统的御寒食物。建议不要摄入过多,一天控制在50~75克即可。肉类食物脂肪含量过高,有高脂血症者应酌情摄入。

No.2

辛辣食物

烹调时,加入一些辛辣的香辛料不仅能刺激味蕾、增进食欲,还有助御寒。

辣椒

辣椒素具有增强食欲、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抗冻等作用。辣和高温(大于43℃)激活的是同一种痛觉感受器,它们都向大脑的温度中枢和痛觉中枢传递烫和痛的信号,因此辛辣食物也有助于御寒。

胡椒

胡椒中的胡椒碱、胡椒脂碱及挥发油等具有祛风寒和湿气的功效,特别适合湿冷时节食用。胡椒可分为黑胡椒和白胡椒,白胡椒更为辛辣,散寒、健胃功能更强。

生姜

生姜味辛,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等功效,寒冷天气可以喝点姜茶来暖身。

需要注意的是,过量摄入辣味物质容易引起口舌生疮、便血或肛门疼痛等症状,需要根据自身耐受程度控制摄入量。

另外,痔疮、胃溃疡、食道炎等疾病的患者避免食用太辣的食物。

No.3

含碘食物

甲状腺素是调节人体代谢的主要激素,具有生热效应,它能加速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使基础代谢率提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强,进而抵御寒冷。

碘是甲状腺的合成原料之一,适量选择含碘食物,如海鱼、贝类、海带、紫菜等有利于机体产热。

日常碘摄入不宜过量,以免引起甲状腺疾病,对于普通人而言,一天吃100克鲜海带就足够。患有甲状腺疾病的人,建议咨询医生或者营养师的专业意见。

3种“暖身食物”是热量陷阱

总有人说“喝口酒暖暖身子”,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一些所谓的暖身食物,不仅无法御寒,反而带来更多弊端。

饮酒后,血管受酒精刺激扩张,令血液加速流向皮肤,带来暖意,但这只是一时的假象。

短暂的温暖过后,由于血管无法及时收缩,反而会加快身体散热速度,令人感觉更冷,甚至可能使人感冒。

高热量食物

肥肉、油炸食品、起酥面包等高热量的食物,对提高抗寒能力基本上没什么帮助,吃多了只能转变成身体上的脂肪,造成肥胖。

高糖食物

蛋糕、点心等高糖食物的营养素密度也很低,不利于身体产热。吃太多高糖食物,会大量消耗体内的B族维生素,从而加重舌炎、口角炎、眼痛等上火症状。

御寒高手的“冬季养生法”

冬季除了注意饮食,也需要在生活起居方面适当调整。睡眠、运动等都是冬季养生的硬指标。

头宜暖

冬季是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关节痛、感冒等疾病的多发季节,保暖变得异常重要。

头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出门时戴好帽子,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选择舒适保暖性能好的鞋子,并经常用热水泡脚。

睡宜早

冬天草木凋零,动植物多处于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年的生长做准备。为了顺应“冬藏”,人们在起居上也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冬天不妨“偷点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动宜慢

冬藏时节,万物蛰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

建议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起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

此外,运动尽量选择在白天、阳光充足时进行,并应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损伤。

心宜平

寒冷的天气常会让人们的心情受到影响,引发失落、沮丧等情绪。

因此,要注意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节制喜怒,多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积极乐观地面对寒冷的天气变化。多晒太阳,接受“光合作用”。

(来源:生命时报)

作者:编辑:杨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