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

免疫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单位子网站 > 疾病防控 > 疾病控制 > 免疫规划

成年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吗?看过来!

发布时间:2023-10-26 16:07   阅读数:   来源:绍兴网
分享:

我国1992年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儿童乙肝防控取得显著效果。而成人的乙肝疫苗接种并未受到关注。成年人虽免疫力健全,暴露后以急性感染为主,但仍有5%的成年感染者进展为慢性乙肝。

成年人感染乙肝的途径有哪些?

通常HBV(乙型肝炎病毒)可因皮肤和黏膜暴露于受感染的血液和其他体液而传播,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接触等。成年人的感染主要发生于性接触、静脉注射、创伤性治疗、血液暴露等,也包括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的意外暴露、医疗美容、血液透析等,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能造成感染。

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我国指南推荐接种对象包括所有未接种或者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或接种史不详的18岁以上成人,及所有自愿接种乙肝疫苗的18岁以上成人,尤其是存在感染风险的人群。美国ACIP更是将乙肝疫苗接种的制定年龄范围扩大至19-59岁的成年人,≥60岁的老年人即使没有乙肝感染风险因素,也可以接种乙肝疫苗。

哪些属于高危风险人群?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或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易发生外伤者、血液透析者及器官移植者。

2.存在性暴露感染风险的人群:包括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及性传播疾病患者。

3.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人群:如医学院校学生、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救援(公安、司法、消防、应急救灾等)人员及福利院、残障机构和托幼机构等工作人员。

4.其他人群:如其他慢性肝病患者、HBV高发区的居住者及旅行者、免疫缺陷或免疫低下者、HIV阳性者、高校大学生及其他自愿接受乙肝疫苗接种者。

有研究表明,中国23.2%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家庭中有2个以上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因此及时接种疫苗、定期随访乙肝表面抗体及必要时再次接种乙肝疫苗十分必要。

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和儿童乙肝疫苗接种一样,全程需接种3针,免疫程序为0-1-6个月,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乙肝疫苗接种间隔时间对免疫原性并无明显影响。全程接种3针后可产生较高的保护性抗体水平,并获得最佳的长期性保护效果。 

意外暴露后该如何及时处理?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主要用于被动免疫,注射后可使机体迅速获得被动保护性抗体,对机体进行暂时性(3-6个月)保护。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用于暴露后预防,可预防人工自动免疫建立之前的HBV意外暴露感染。

另外,暴露后预防接种有效性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早期首剂疫苗接种。研究表明,暴露时间与首剂疫苗接种时间间隔越长,预防的有效性越差。因此意外暴露后,建议采用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应在暴露后尽早接种第1针20ug乙肝疫苗,同时于不同部位注射HBIG200-400IU,并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