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阻肺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日本18倍、韩国30倍!
近日,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海德堡大学、哈佛大学等单位的科学家合作发表研究论文《The global economic burde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for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in 2020–50: a health augmented macroeconomic modelling study》。该研究测算了从2020年开始的30年内,全球204个国家或地区慢阻肺病(COPD)将对经济发展造成的阻碍。他们估计,在2020年至2050年间,如果维持现状,不加大对慢阻肺病防控的投入,全球慢阻肺病对宏观经济发展造成的阻碍为4.3万亿美元(按2017年国际价格计算,下同),其中中国和美国将面临着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4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从收入水平上看,高收入国家的慢阻肺病的宏观经济损失最为严重,其面临约1.9万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每年造成0.12%的额外税收负担,国民人均经济损失为1521美元。而低收入国家慢阻肺病的宏观经济负担要低得多,总损失约为260亿美元,或国民人均经济损失27美元,不及高收入国家国民人均经济损失的1/50。从地区上看,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面临着最大的慢阻肺病经济负担,虽然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30.6%,但将面临全世界41.1%的经济负担和49.9%的健康负担,其中中国便占全球慢阻肺病总经济负担的32%。
这项研究使用健康增益宏观经济模型(HMM)测算疾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该模型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途径:
第一,慢阻肺病减少了劳动力的供给,阻碍了人力资本的积累。
慢阻肺病通过导致死亡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即使慢阻肺病不会立刻导致死亡,慢阻肺病患者也可能会选择提前退休,或者因为患病而缺勤、降低生产率和劳动参与率。
第二,慢阻肺病降低了国民收入的净可用性,阻碍了物质资本的积累。若不及时防控,重症慢阻肺病的治疗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从微观层面上看,治疗重症慢阻肺病患者的高昂费用降低了人民生活质量及家庭可支配收入;从宏观层面上看,如果减少慢阻肺病的发病率,那么治疗重症慢阻肺病患者的部分费用便可以用于其他生产活动,例如投资于教育或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