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

艾滋病与结核病

当前位置:首页
> 单位子网站 > 疾病防控 > 疾病控制 > 艾滋病与结核病

“结核潜伏感染”就一定会得结核病吗?

发布时间:2023-09-13 15:05   阅读数:   来源:绍兴市疾控中心
分享:

什么是结核潜伏感染?

结核潜伏感染是指机体内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没有发生临床结核病,没有临床细菌学或者影像学方面活动结核的证据。

结核潜伏感染者没有结核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没有传染性。目前结核潜伏感染没有金标准。WHO推荐的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诊断技术主要有PPD皮试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两种。通过检测人体结核相关的免疫应答状态确定是否为结核潜伏感染。

PPD皮试后的硬结达到一定大小或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且经过X线等其他检查未发现活动性结核病灶,才能确定为结核杆菌潜伏感染。

结核潜伏感染的现状严重吗?

 

2013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我国选择了四个不同结核病疫情地区的农村全人口(5周岁以上)开展了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队列研究项目,共计筛查约22,000人。同时使用PPD皮试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两种检测技术开展了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调查。

经过年龄和性别校正后的结果显示:

PPD≥5mm的人口比例为40%

(不同地区为22%53%

PPD≥10mm的人口比例为28%

(不同地区为14%42%

PPD≥15mm的人口比例为19%

(不同地区为13%20%

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为19%

(不同地区为7%25%

PPD阳性就是结核潜伏感染吗?

不一定,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或者接种过卡介苗等,都可能导致PPD试验阳性。

我国的《肺结核诊断标准(WS 288—2017)》规定PPD用于结核潜伏感染诊断的标准为:

在卡介苗接种地区和/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流行地区,PPD反应≥10mm为结核感染标准;

HIV阳性、接受免疫抑制剂>1个月者,PPD反应≥5mm为结核感染。

结核潜伏感染者会变成结核病患者吗?

结核潜伏感染者是否发病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感染菌量的多少、细菌毒力的强弱,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状况等。

一般来说结核潜伏感染者大多数不会发病,而是处于潜伏感染状态,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 潜伏在体内的结核菌才有可能生长繁殖,导致发病。

一般结核潜伏感染者一生中发展为结核病患者的风险约为5-10%

 

                                                                                                                                                                                                                                       (来源:浙江省疾控中心网站,北京结核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