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教育
古今中外之人口迁移

发布时间:2006-10-23  10:34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打印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分享:

  今天,世界陆地上除去被冰雪覆盖的极地,寒风刺骨的高原、山地和热风袭人、寸草不生的沙漠以外,可以说到处有人居住。当然,在各地居住的居民,大多是长时期的,甚至是世世代代就生息在那里。但是,有的地方大部分,甚至全部人口都是从其他地方移去的。例如,美国,1981年共有2.3亿人,其中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只有60万人,而从西欧、非洲、亚洲迁去的移民却占现有居民的95%以上。可以说美国是移民组成的国家。

  移民离开家园走向他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逃避灾荒,寻求新的生活资源,以求温饱;有的是远离战争,找个安身立命之地,以求和平生活;有的是避免宗教迫害,远走他方以求自由地进行其宗教活动;有的是不安现状,向往新的富裕生活,以谋求改善自己生活的愿望;等等。这些都属于自愿迁移。但也有被强迫迁移的,如非洲的黑人,曾被当作黑奴贩卖至美洲。下面,我们分别从历史与现代来叙述人口迁移问题。
  一、历史时期的人口迁移
  在历史上,有几次大的世界性人口迁移活动,比较突出的是欧洲人迁往美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中国人流向东南亚。
  1.欧洲人迁往美洲
  1492年哥伦布首次从欧洲前往新大陆以后,欧洲人就开始大量地迁往美洲。早期是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在中、南美洲进行殖民。17世纪英国开始向北美洲移民,由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东海岸接近西欧,所以移民的速度逐渐加快,并成为欧洲移民的主要集中地。
  英国人从1607年开始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登陆建立殖民地,随后,于1620年“五月花号”带来的清教徒在马萨诸塞登陆。到17世纪末的“大陆殖民”已拥有繁荣的农业、商业和渔业经济,并开始有制造业,人口已有25万。18世纪中期,移民已达200万。经过独立战争,到1783年,人口已有300万。根据1790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材料,居民大多数是来自欧洲的移民,其中来自英国的占71%,来自欧洲大陆占8%。另外,还有来自非洲的移民,占21%。
  19世纪初,美国移民的来源出现变化,英国虽然仍居首位,但是西欧、北欧,甚至东欧、南欧的成分有很大增长。已由原来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移民占96%下降到68%,而东欧与南欧的移民到19世纪已占22%。在1820~1860年间,移民中主要是爱尔兰人;1860~1890年主要是德国人;在1890~1900年间,北欧出现“往美国移民热”;到1900年移民的主要来源已转向东欧和南欧。在1820~1920年的100年间,到美国的移民占美国人口年增长数的20%以上。1920年以后移民大大减少。1882年开始对移民加以限制,尤其对来自东方的移民限制更严。在1921年和1924年通过立法,对移民进行控制。本世纪30年代开始,拉丁美洲(尤其是墨西哥)和亚洲移民大增,60年代占52%,70年代占73%;欧洲来的移民60年代占32%,70年代占20%。
  2.非洲黑人被迫迁往美洲
  欧洲人到新大陆以后,开始对美洲实行大规模的掠夺和殖民活动。在此过程中,由于对印第安人实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遇到印第安人的反抗,结果,在开发中劳动力特别缺乏,特别是白人尚不适应当地的湿热气候。为种植甘蔗、烟草、棉花、水稻、蓝靛等经济作物,就大量利用非洲黑人。罪恶的奴隶贩卖活动始于16世纪30年代。开始主要集中在非洲西海岸,而后扩及从塞内加尔到安哥拉之间长达6000多千米的奴隶贸易区,在西非奴隶来源不足时,又扩大到东非。最初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进行捕捉,后来则用收买,引诱当地部落的酋长挑动战争,并用粗劣物品换取俘虏,然后用船运到美洲。欧洲的奴隶贩子从伦敦、利物浦、马赛等港口出发,用船运载物品,把在非洲“换得”的奴隶运往西印度群岛、巴西和北美洲出售,同时将在该地购得的棉花、甘蔗,或矿产品运回欧洲。北美洲的奴隶贩子则从新英格兰出发,用木材、乳制品、面粉换取西印度群岛甜酒,再到非洲换取奴隶。这就是所谓的“三角贸易”。英国人和荷兰人在此活动中居于垄断地位。
  奴隶贸易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逐渐停止,长达3个世纪,使非洲人口损失近1亿。据粗略估计,被运往美洲的4000多万黑人,由于船上过度拥挤、饮食恶劣和疾病流行,有过半的人死于途中,到达美洲的只有1400~1500万人。并有数千万人死于反捕捉过程中。
  在美国,第一批黑奴是1619年到达弗吉尼亚的。到1775年。北美洲殖民地的黑人已达50万人。约等于北美洲总人口的1/6。1861年内战开始前夕,南部15个州人口总数只有1200万,而黑奴就占400万。尽管美国后来废除奴隶制,给予黑人以公民权,但是,他们在政治和社会地位、职业和教育等方面仍受到歧视。今天美国有2000万黑人,占美国人口约10%,成为美国国内人数量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地理分布上,他们已随着南部农业机械化发展,劳动力需求的减少而转向东北部的工业地带。
  在加勒比地区的西印度群岛上;由于大量使用奴隶劳动,结果,黑人已占人口中的重要地位,如牙买加与海地的黑人都占2/3以上。相反,原来的土著印第安人已完全绝迹。
  3.中国人迁向东南亚
  中国人向外迁移早在汉代时已开始。唐代,海上贸易发达,就有一些人移居苏门答腊,马来半岛和瓜哇。宋末元初,因战乱,宋遗民大批涌向海外。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出现,东西贸易的发展,吸引大批华人奔赴南洋。万历年间在菲律宾的华侨仅福建一省就有数万。明末清初,为逃避清兵,又一次有大批人漂洋过海,移居国外。康熙年间实行海禁,移民遂暂时中断。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对外实行门户开放,加上国内战争、饥荒,又使沿海各省的贫苦民众以空前规模大量到海外谋生。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109年间,中国出国人数多达1000多万,足迹远远超出亚洲范围,遍及世界各地。
  据统计,现今居住在国外的华侨(包括华裔)约有2300多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侨居在亚洲各国,占91.8%,而东南亚的华侨、华裔又占亚洲的90%,主要集中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国。侨居国外的绝大多数华侨已取得旅居国的国籍,成了外籍华人。出国的移民中广东省占60%以上、福建省占20%以上。而广东省则主要集中在韩江流域、潮汕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美洲的中国移民约有200万,其中约有1/2在美国,其余的在加拿大、古巴、秘鲁、巴西等国。
  中国向东南亚移民的历史比较悠久。他们把我国生产技术带到南洋,与当地居民共同开发当地的资源,为其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与当地居民一样,遭到殖民主义者的压迫与剥削。所以,华人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关系密切。
  在美洲的华人多是作为所谓的“契约劳工”被骗运前往的,他们在那里每天从事长达十几小时的最艰苦的劳动,过着非人的生活。甚至遭到各种刑罚的折磨,不少人受饥饿、疾病、劳累的折磨而死在异乡。可是,在各种工程完工以后,这些“契约劳工”就受到排挤、迫害和屠杀,不少人被迫回国。今天,由于我国在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外华人的地位发生根本变化,享受到公平的待遇。
  二、现代的移民
  今日,世界上的人口迁移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过去多是开发新区,主要是向美洲、大洋洲与东南亚地区移民。如今,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形成由人口密集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向发达国家的工业区转移。在国内人口迁移上,主要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衰落城市向新兴的工业区转移,由环境条件不好地区向生活舒适、环境优美的地区转移。
  1.外籍工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前联邦德国、北欧等经济发达国家,生活水平提高也较快,而人口增长缓慢,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问题。因而地中海沿岸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南斯拉夫等国的工人就到缺劳动力的国家做工,那里出现几百万人的外籍工人。第二个外籍工人集中的国家是盛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它们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巴林和利比亚等。其中阿联酋和科威特两国的外籍工人占全部劳动力的60%以上,其他国家约在30-40%之间。按人数计,外籍工人最多的是沙特阿拉伯,超过70万人。其工人来源除其他阿拉伯国家外,还有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
  2.退休人员的迁移
  在生活富裕的西方国家的中产阶级退休后,可以获得较多的退休金。他们有条件选择生活条件比较好,环境比较优美的城市和地区作为居住地。在英国,这些人往往迁往沿海的城市。迁往南部沿海的弗克斯通(Folkestone)、黑斯廷斯、布赖顿、沃尔森(Worthing)、怀特岛、达特默茨(Dart-month)、特鲁诺(Truno)等城市及其附近地区的特别多。如果与东部沿海、西部沿海一些城市相联系,那里出现了一种城市空心化现象。这些沿海城市及附近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26.7~49.1%,而在英格兰中部的城市中,60岁以上的人口只有8.5~14.8%,两者相比,反差十分鲜明。
  4.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的产物,这种现象18世纪时首先出现在英国。进入20世纪,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大城市迅速发展。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也日益加大,1925年城市人口只占21%,1950年增至29%,1980年已达到39%。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162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59个国家和地区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50年代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都急剧增长。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1954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6%,到1976年达到86%。发展中国家,如秘鲁,在1950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1%,到1976年增长到55%。人口比较多的发展中国家,因人口基数大,城市人口增长比较缓慢。
  由于人口大量转向城市,不仅城市数目增多,而且大城市人口日益膨胀。在20世纪初,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10多个,1950年增加到70多个,现在则已接近200个。大城市的市区不断向外扩展,郊区也在向市区转化,所以人口迅速增长。如日本的东京(包括东京、川崎、横滨以及附近若干毗连城市)在1900年只有 174万人,1950年发展到 818万人,到 1970年已达1484万人。其他超过千万(连同郊区)的特大城市还有纽约、墨西哥城、上海和洛杉矶等。
  5.中国和美国国内人口的迁移
  我国国内的移民活动有很长的历史。例如在14世纪末与15世纪初,一是向云南,再是向沿长城地区的军垦移民。在清朝(1650~1850)从两湖和陕西向四川迁移了大量居民。例如,四川在1786年人口不到850万人,到1850年,该省的人口超过4400万人。1850年以后,移民重点转向长江下游。那里因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战争,人口大减。20世纪初,移民转向东北。光绪二十二年(1897)东北已全部开禁,允许关内移民前往。当时,东北全区人口只有700多万人,到1933年已达2910万人。1950年,东北的人口已达4000多万,到1982年增加到9000多万。从开禁到现在约100年,东北的人口由700多万增加到9000多万人,增加了12倍,这样的增长速度是世界少有的。
  美国国内在近几十年内,西部地区,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州,新兴的工业比较发达,经济增长较快,所以东部的白人向西流动,使西部的人口有惊人的增长。相比之下,美国黑人迁移潮流则主要是由南向北,因为南方农村劳动力有余,剩余的黑人劳动力流向北方城市,寻求生路。目前,这两大迁移潮流已接近尾声,出现了由北方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的高潮。
  

参考资料:王恩涌的《人·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