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可能反弹
|
||||||||
|
||||||||
据新华社电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经过两年时间的调研和论证,11日发布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自从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少生了4亿多人,但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男多女少趋势增大,我国婚姻挤压问题凸现。
2033年中国人口约15亿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表明,中国自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少生了4亿多人,拆除了“人口爆炸”的引信,使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4年,而且比其他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提前半个多世纪跨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报告指出,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后,中国生育率迅速下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是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二是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三是人口素质状况明显改善。四是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下降三分之一。五是为世界人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课题组专家研究认为,中国总人口将于2010年、2020年分别达到13.6亿和14.5亿,2033年前后达到峰值15亿左右。 20年内3亿农民搬城镇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有1.5亿至1.7亿人,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将持续存在。 报告说,我国流动迁移人口规模庞大。按人口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测算,今后20年将有3亿农村人口陆续转化为城镇人口。日益庞大的流入人口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能力提出挑战,也增加了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难度。报告建议,建立以流动人口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入地与流出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 部分地区人口增长或反弹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现阶段的低生育水平很不稳定,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多数地区人口增长存在反弹势能。 报告提出,政府职能转变、社会快速转型和人口加剧流动,使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工作方式效力递减;一些地方对计划生育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人口综合治理机制尚不完善,任何工作失误及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可能导致生育水平回升。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已累计有近1亿独生子女,进入21世纪后这部分人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将使生育水平有所提高。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使出生率和出生人口数量有明显增加。 我国婚姻挤压问题凸现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2005年以后,中国进入婚育年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婚姻挤压问题凸现,低收入及低素质者结婚难,其所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 报告指出,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是我国这些年人口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2003年抽样调查为119,个别省份超过130。2005年1%抽样调查为118.58。城乡均出现异常,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到2020年,20岁-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