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教育
谈谈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发布时间:2008-03-14  08:26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打印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分享: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家庭教育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主要是由以往以孕育和呵护孩子为主,转变为既要保证孕育和呵护孩子的质量,又要保证家庭教育的效果,而家庭教育的效果几乎成为调整家庭功能的主要项目之一,许多家庭为此投入了相当大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并乐此不疲。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父母等长辈们围绕着独根独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材不停地转来转去。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表达着上一代人或者上几代人的渴望和心愿,从而在社会上又构筑了一条多姿多彩的教育风景线。这道风景线的形成,为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的文明与幸福注入了活力。事实表明,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凡是一个有远见、有责任感的家庭,都会以极大的热情关注这个话题。 搞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本身涉及找好角度,善于发现并能抓住契机和结合点,找准突破口等许多学问。同时,还需要善于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学、医学、经济学和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更需要潜心琢磨和研究,拿出恰当的态度、适宜的办法去积极应对。但是,只能积极,却不能着急,更不能不顾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而采取过激的行为。因为,欲速则不达,急躁易极端,极端必然会产生过激的行为。而一旦过激,其后果就是以损害代际利益的付出为代价,而一旦付出这种代价,则难以补偿和挽回。所以,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绝对不能简单化、暴力化,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做法。所谓的正确态度和科学做法,就是要注意了解和理解独生子女,在了解和理解当中把握时机,把握分寸,进而循序渐进,有所为,有所不为。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不可不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历史性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始终要落实到家庭。负起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责任,将会成为发挥家庭教育功能作用的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含义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是指独生子女所在的家庭根据独生子女具体生长、发育变化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及其表现特点,考虑社会的影响因素和独生子女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等实际情况,所实施的最基础、最初步、最有配合力、最有影响力和最有教育效果的教育。而这种教育,是对婴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奠基、结合和有机补充,更是长辈们自觉自愿地承担起规范独生子女思与看、言与行、玩与学等特殊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为独根独苗全面而又健康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条件。 实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就是实施民族教育的开始。其教育的性质,是亲情范畴和成就独生子女一生的教育,是受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制、纪律等社会因素约束和影响的教育,是与社会各阶段、各层面的教育相补充、相配合、相制约、相照应和相得益彰的教育。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具有初始、直接、垫底和反复、经常、不规范、不稳定等特点,其长处是可以将亲情融入家庭教育过程的始终,即使独生子女长大成人,也不会摆脱家庭对其实施教育的种种影响。另外,由于这种教育是面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在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上相对而言,优势都比较大,这是多子女家庭所不能比的。其短处是往往带着溺爱色彩搞教育,父母包括其他长辈们表现出来的主观性比较强,特别是具有见着面就说,见不着面就没有耳提面命的机会,容易间隔或者间断,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稳定性等弊端。 了解和掌握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含义,你就可以找到怎样才能搞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感觉和切入点,从而适时、适量、适度地开展工作,以期达到预想的目的。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作用 通过家庭教育的实施,训练和培养独生子女克服孤独感、娇惯感、依赖感,增强融入感、亲合感、自立感;训练和培养独生子女学会学习和玩乐,学会体谅和关心家人、别人和小伙伴,学会自律、自护、自强、自立、自省、自尊、自重、自爱、自学和创造;训练和培养独生子女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事,当“德、智、体、美、劳”兼优的好孩子,为独生子女更聪明、更健康、更快乐、更有作为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也为独生子女成才奠定良好的家庭基础。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根本作用,在于开启独生子女的智慧,完善独生子女的性格,培养和提高独生子女的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这是实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所面临的根本任务和实质性要求。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路径和基本要领 实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责任重大,作为父母和长辈们的压力也不小。现在,许多家庭存在教育难的问题。特别是遇到一些比较任性的孩子,实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会更难一些,常常闹得家长不得安宁。家长们满肚子苦水没有地方倾诉,整天愁眉苦脸,对孩子大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无奈情绪。出现如此情况,主要是家长,尤其是那些长辈们缺乏必要的、妥当的路径,缺乏基本的要领所致。其实,存在难教育的孩子,更存在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父母等长辈要承担教育难的主要责任。不过,只要找准路径,掌握要领,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确实很重要,确实有难度。在感觉教育存在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重视和搞好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大有人在,成功的家庭确实很多。但是,目前很苦恼的家庭也不在少数。困难和问题同在,希望和可能并存,喜忧参半,有些事情说也说不清楚。 最闹心的,还是爸爸妈妈。任性——对抗——伤感——责备——怒斥——失管——放弃,这种恶性循环的现象和可怕的后果常常缠绕着长辈们,尤其是令父母日坐愁城。由于独生子女存在与生俱来的孤单和缺乏一奶同胞的相处机会,因而在性格方面不能不说有一些缺陷,加之胎教等早期教育没有跟上去,心理素质、行为素质肯定存在这样的问题和那样的问题,其思想品德表现和行为表现也不会理想。 一般说来,十几岁左右的孩子都有通病,即:自认为什么都懂,自信、固执情绪比较大,常常不让大人管束,也不服大人管束。他们总觉得自己长大了,总希望大人能够相信他们,不要限制他们做什么,也不要担心他们再做坏事。独生子女存在的自信和固执情绪,还缘于他们博览群书和经常上网浏览信息,确实知道的东西和熟练的东西要比父母等长辈们多,什么都明白成为独生子女的一点骄傲。于是,长了脾气,谁如果实施教育,他们就顶嘴,说你唠叨烦人,其内心相当反感。于是,便产生对抗,甚至于离家出走。这种现象,主要是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的缘故,或者爸爸妈妈等长辈们没有做出好样子,或者长辈们过于宠爱、娇惯,或者是在教育孩子时大人们的意见不一致而伤害了孩子。这些原因,作为独生子女家庭必须认真分析,不能将账都记在独生子女身上,“子不教,父之过”嘛,怨天尤人可不成。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思路探索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说到底,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兴趣与能力、方法的教育,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当然,引导孩子读书看报和上网浏览网页,刺激孩子增加兴趣的广泛性,增加孩子的知识面,增加孩子特长的项目,也是可取的。但是,主要的还是兴趣、能力和方法的教育。通过这些教育,注意挖掘孩子的潜能,调动孩子的动脑、动心、动手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判断是非、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创造的能力。 一个有所作为的独生子女,其明显的特点有三。 一是聪明。头脑清醒,心里有数,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强,而且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好广泛,喜欢读书,喜欢动脑、动手,知识面广,很会学习,也很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般不用家长和老师督促,学就学个透,玩就玩个够,学玩两不误,很有自律意识和能力。这样的独生子女除先天条件好主要是遗传基因优良而外,就是自己肯于努力,头脑灵活,心灵聪慧,性格也比较完善,从传统意义上说,这是懂事、聪明的孩子。 二是健康。首先,是心理健康。遇事想得开,看得开,能够拿得起放得下,很少斤斤计较,很会平衡埽嗽狄膊淮恚哂心哿Γ菀壮晌锇榈敝械暮诵娜宋铩F浯危巧硖褰】怠C庖吡η浚固迩浚挥衅@透泻筒皇矢校苌俑忻埃苌俪砸┐蛘耄苌偈撸σ幌虺渑妫朴诨疃? 再次,是礼貌。知书答礼,知情达理,知疼着热,很会关心别人,能够助人为乐,而且有自知之明的精神,懂得扬长补短,不任性,不急躁,不固执,经常愿意接受批评意见,显得有教养,有胸怀,也有姿态。 以上三个特点,可以使独生子女家庭找到教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回避由一些对抗所带来的麻烦,从中也可以发现训练、培养的亮点,不至于埋怨孩子蠢笨、不听话和失望。 那些先天不足、后天又缺乏努力的独生子女,最大的特点就是任性,干什么都要由自己的性子来,随意性、摇摆性、间断性和固执性相当大,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从来不听或者很少听进父母等长辈们的意见,容易一条道跑到黑,容易忽冷忽热,容易动手动脚(患有多动症)。情绪不稳定,顽皮倔强,喜欢以车当步,喜欢穿戴,喜欢花钱,学与玩的比例失调,是其特点;听不进长辈们的话,性格粗暴,一意孤行是其要害毛病。对这样的独生子女不能够采取棍棒教育法,只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慢慢开导,多赏识优点,多鼓励进步,也要多体谅,多关心,多帮助。他们进步一寸,你要看到一尺,逐步扭转他们的面貌,将这样的孩子教育好,并能大幅度地提高他们的素质。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总的思路是:自信——体谅——开导——教招——幽默——扶助——鼓励——交友——触动,之后逐步转变和提高。这个家庭教育的思路适用于所有的独生子女。当然,在具体运作时要有所区别。比如:男孩子与女孩子在教育角度和方法上,不能相同,应该有所区别。因为,男孩子与女孩子的生理特点不同,男孩子比较顽皮和疲塌,女孩子比较矜持和扭捏,如果都用一个角度和方法去搞教育肯定不合适,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办法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办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相当灵活的。就其成功教育办法的共性而言,主要有五种办法: 第一,立足信任,面对差异,找准教育的结合点和突破口,使教育客观、可行和有效。在这个方面,不能搞纵横对比,拿人家的孩子来对比自己的孩子,甚至拿人家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给孩子的心灵和自尊造成创伤。特别是数落孩子,非常不可取。实践证明,只有首先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成功,也一定会成功,你才能够有信心、有办法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否则,你不可能搞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这是由独生子女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而决定的。事实证明,人越是具有独立性,就越需要信任,越需要呵护自尊心。独生子女父母必须要懂得这个道理,不能动辄数落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注意给孩子提供新信息、新知识、新问题、新故事、新乐趣、新思考、新方案,拓宽独生子女学与玩的空间。在“新”字上下功夫,不断地引领孩子换思想,活脑筋,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达,并产生学与玩的乐趣,从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第三,无论家庭经济条件怎样,都必须跳出溺爱、娇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的怪圈,训练、培养独生子女自食其力的意识和能力。这里,不妨借鉴一下外国人的做法。在发达的美国,家庭教育是以训练、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基本出发点的。美国人从孩子小时侯起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教会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或者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裕家庭的孩子,也要这样去做,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一句口号很响亮,这就是:“要花钱自己挣!”在地处中欧、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730万,可是人均国民收入名列前茅成为世界发达工业国家的瑞士,爸爸妈妈们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训练、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 十六七岁的女孩子从初中一毕业就要去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长期依赖父母过寄生虫生活的孩子,被认为是最没有出息、最可耻的孩子。在原西德,孩子从小就接受“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的教育,长辈们从来不包办代替属于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原西德的法律规定,孩子到了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把皮鞋擦好。在日本,家长始终给孩子灌输“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思想,同时在日常生活当中注意训练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孩子上小学后,在课余时间还要到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在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孩子相当多,就连有钱人家的孩子也不例外。在俄罗斯,好孩子的标准是,爱祖国,爱亲人,爱劳动,坚韧不屈,行为规范。为了叫孩子学会节俭,同时让孩子遵守校规,养成爱惜公物的习惯,使用的教材可以在书店里购买。但是,孩子却很习惯地在学校里面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是家庭教育的重点之一。 一个叫瓦利亚的孩子,7岁就开始用吸尘器帮助大人打扫房间的卫生,至今也有两三年的时间了。这个孩子还承担了家务劳动,清理积雪,铲除杂草,类似这样的活儿他都能干,是父母的好帮手。在祖母60岁大寿的宴庆上,瓦利亚在妈妈的指导下,代表晚辈们祝词:“我们保证勤奋学习,认真劳动,感谢祖父母的爱护,用行动减轻长辈们的劳累,用爱心解除祖母的忧愁,祝祖母永远欢乐,永远美丽… …”爸爸妈妈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爱劳动,爱长辈,做的相当到位。这些国家的家庭教育,应该说很先进,也很成熟,他们的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也有许多成功的家庭教育典型,孔融让梨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 在今天,我们搞的素质教育也很成功,独生子女的成长还是比较快乐的。在南京,有一所中学曾经组织开展了一场以“父母下岗了我们怎么办”为题的大讨论,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独生子们说:“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不让家长担心;在生活上不攀比,不乱花钱,不让家长烦心;父母心情不好爱唠叨,不顶嘴,不让家长伤心;经常与父母交谈,汇报自己的进步,让家长开心;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省心。”这“五心”很能说明问题,应该揣摩其中的道理。 第四,注意了解独生子女的思想情绪变化和生活、学习态度的改变,帮助排忧解难。主要是疏导情绪,调整心态,理清思路,提供经验。在日常生活中,独生子女的一些行为父母等长辈们并不是那样的了解和理解。因此,也容易与他们产生矛盾。这主要是不了解他们所致,不了解他们的烦恼所致。独生子女有种种的烦恼,主要是父母等长辈们管束过多或者管束太死,爸爸妈妈教育方法不适当,表率作用差,老师不能为人师表,人与人之间缺乏谅解,为了一点小事就索性发生争执,生活单调、孤独,父母不和,父母离异,家庭生活困难,男女生相处遭非议,缺乏对性知识的掌握,学习不入门成绩不好,家庭风气、学校风气、社会风气不好,等等。对此,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多了解,并能给予帮助。要从思想、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了解孩子,特别是对好怄气、好偏执、好恐惧、好依赖、好抑郁、好气馁的独生子女,给予重点了解,并实行及时开导、正确疏导、有效帮助的措施。对吃、用等方面的具体困难,也要主动关心。比如:切实加强和改善营养,指导保健和防病治病,让独生子女在心理、生理和身体诸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第五,注意抓早抓小,良养良教。最好引进胎教等早期教育的理念和技巧,从小就开始训练和培养独生子女的优良品行,积极开启智慧,让他们学会生活,适应社会。其要点是: (1)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分析、判断、操作等能力,都应该得到良好的教育、训练和发挥,保证智力正常; (2)自己能够注意调节自己的思想情绪,甩掉或者减少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精神包袱和思想压力,保持开朗愉快和积极向上的心境; (3)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能够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与短处,不嫉贤妒能,不讽刺挖苦别人,不固执己见强词夺理,不目中无人,并能够不断地克服自己的缺点、毛病和错误,从而充实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4)能够用平等、坦诚、信任、尊重、宽容和善待等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建设性的行为与人相处,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合作共进,有稳固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朋友; (5)人格统一健全,基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信念,知、言、行相协调,大方,诚实,守信,有礼貌,尊重人,能够与社会相融合,思想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没有不良嗜好和违法违纪的行为。这五个要点,可以作为抓早抓小、良养良教的切入点和独生子女成长的标准来考虑。同时,能够得到独生子女父母等长辈们的策应,一抓到底。 三、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由于社会信息的发达和快捷,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和反复努力。因此,独生子女家庭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好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父母等长辈之间要优势互补,包括性格、知识、经验、能力、爱好、方法的优势互补,亲子之间关系和距离的优势互补,代际之间关系和距离的优势互补,切忌各自单打独斗,你搞你的宠爱有加,我搞我的严抓严管,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看笑话,就是做“夹生饭”,使孩子从中学会如何对付大人,如同埋下定时炸弹一样,迟早会引发“对抗”,爆发“战争”,训练、培养独根独苗成才最终会走向失败; 第二,尊重孩子的天性、个性和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潜能开发和培养,注重方法的给予和能力的提高,不搞长辈意志控制和硬性灌输,也不搞分数论英雄,更不搞棍棒教育; 第三,长辈特别是爸爸妈妈必须为人师表,用自己的高素质去影响、熏陶和带动独生子女的进步与发展,在家里建设一种讲学习、求向上、助快乐、促幸福的文化氛围,从而训练、培养独生子女具有高智商、高情商的品位,将来成为品学兼优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直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四,父母等长辈要保持与独生子女所在婴幼儿园(所)、学校班级的联系,注意了解他们成长和进步的情况,发现长处给予必要的赏识和鼓励,发现毛病也不能文过是非,要及时、稳妥地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加以解决,以免助长短处,也好配合施教机构搞好对独生子女的各种教育; 第五,在开展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同时,家长也要接受教育,特别是父母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从中积累知识和办法,进一步提高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出色地完成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良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