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教育
专家建议:将青春期教育提前到小学五六年级

发布时间:2009-07-15  15:24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打印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分享:

   今年17岁的小佳(化名)是一所热点高中的高二学生,从上初中开始,母亲便不断地给她灌输“男生都是坏人”的观点,这种不科学的青春期教育方式,避免了小佳早恋,但却让她陷入了同性恋的纠葛中。

   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后该如何教育,什么时候才是给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的最好时间,如今学校和家庭的青春期教育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市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已经提前到了小学阶段,而学校的青春期教育却在初中一年级仍按兵不动。

   青春期教育初一才开始

   记者发现,目前我市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是从初中开始的,初一的学生每人会发到手一本《青春期健康》的书,但大部分学校都只是让学生自己看,并没有专门的课程安排,如此以来能看这本书的学生很少。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有关青春期健康知识是初一下学期,初一下学期的生物课本第一章的内容便是生命的起源,在这一章节里,生物老师会给学生讲到进入青春期后,男生出现遗精、女生出现月经等生理现象。“课堂上老师会不会讲这一章节的内容,因学校而异,不少学校都选择让学生自己看。”

   某中学老师告诉记者,学校每年会把初一的女生组织到一起,由学校卫生室的老师讲一下女生来月经之后如何处理,至于男生的青春期教育,学校没有安排老师讲解。

   相比中学而言,小学阶段尽管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给学生安排心理健康课,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知识,但并没有统一的教材,讲什么内容全靠老师自己搜集材料,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老师,只是每个学期由学校医务室的老师上一堂大班课。

   老师告诉记者,她给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主要内容是如何应对青春期后的烦躁心理、进入青春期后身体会有哪些变化等方面,至于异性交往、性萌动等内容都不会涉及。“我曾经想试着给学生们讲点性萌动的知识,可上网搜了半天都没找到合适的素材。”有的老师则表示,心理健康课大部分内容都是讲心理健康的,关于生理健康的内容不太好意思讲,如果学生有问的,会单独辅导。

      青春期教育明显滞后

   “初中才开始进行青春期教育明显滞后了。”专家表示,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孩子发育也越来越早,如今岛城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已经比上世纪提前了两年左右,在小学五六年级就陆续进入青春期了。记者从医院的儿科了解到,目前女生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在10岁到11岁;男生则在11岁到12岁。按照一般孩子六周岁入学测算,女生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在小学五六年级,也就是女生进入青春期两三年后才能接受到青春期健康方面的知识。

   76%学生青春期知识缺乏

   调查显示,76%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掌握的青春期健康知识缺乏,20%的学生认为知识适中,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足够了。在青春期健康知识来源一题中,有42%的学生是自己通过网络和书籍找的,只有10%的学生表示家长曾给自己讲过青春期的知识,而对涉及性方面的知识,学生则表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几乎都没有讲过。另外,调查显示,81%的学生对青春期知识是持渴望态度的。

   专家告诉记者,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的阶段,这个阶段少男少女们生理、心理上都会出现一些变化,正确引导这些变化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在目前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进入青春期了,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防止孩子早恋,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孩子出现性萌动是很正常的,家长一定要进行疏导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专家建议,青春期健康知识要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进行,告诉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心理上会出现哪些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能让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坦然欣喜地接受自己的生理变化,这样就不会出现来月经而恐慌的事情了。

     上生理课课堂纪律最好

   记者旁听了某市中学初一学生的一堂青春期教育课。 因为生物老师已经提前将上课内容告诉学生,当老师准备在新课开始前复习上次课内容时,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表示“不用复习直接讲新课”吧。记者发现,老师在讲到男女生殖系统、第二性征等比较“敏感”字眼时,除了几名女生不好意思地偷笑外,大部分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并没有太多的尴尬。

    (摘自   生殖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