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打破贫穷的代际传递与改善未来竞争力”报告发布
|
||||||||
|
||||||||
2月22日,由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世界银行合作的《中国的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打破贫穷的代际传递与改善未来竞争力》报告在北京发布。告提出,中国应将儿童的早期发展纳入政府扶贫计划中,特别是针对极端贫困家庭的儿童的早期发展,同时把0-6岁儿童早期发展纳入公共服务框架。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庄国荣、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次发布会旨在交流中国在儿童早期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探讨儿童早期发展如何成为提高国家未来劳动力和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成为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的重要一环。世界银行专家表示,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对于减贫和提高儿童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据世行评估,儿童的早期发展和教育不仅是儿童的权利,也是一项有高回报的投资。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回报率在7-18%,远高于金融投资。 赵白鸽在讲话中指出,过去十年儿童早期发展的科学实证,以及全球各国的经验表明,儿童早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儿童的早期经历为其整个生命历程打下关键性的基础。儿童时期的发展,是包括身体、心理、情感、语言行为和社会能力等综合协调的发展。儿童早期生活经历和体验对智力、性格及社会行为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是影响和决定他们一生是否健康和幸福的关键和基础。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儿童早期发展仍面临着社会未形成广泛共识、资源投入有限、覆盖面不足、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儿童机会不足等问题。赵白鸽强调,目前中国每年约有1600万新出生人口,0-6岁的儿童总人数约1亿。儿童早期发展是提高中国人口素质,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的重要一环,是中国实现未来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第一步。中国人口方案将协调相关部门、政策与社会资源,利用基层人口工作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全面、系统、科学地推进以生理、心理、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在扶贫开发和家庭发展能力建设中,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投入与服务,以惠及社会和更多的家庭。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讲话指出,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逐步增加了人力资源服务方面的公共投入。2010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和科学技术的支出达到2950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8%。朱光耀指出,目前中国与世界银行的合作已进入了调整转型阶段,有关民生的社会发展问题和教育问题成为合作的重点之一,财政部非常愿意与世行加深在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方面的合作。 中国过去30年的减贫成就使5亿多人脱离了贫困,对全球减贫有重大意义。中国的减贫极大改善了中国儿童的生存、教育和卫生状况。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郑文凯指出,随着中国扶贫的进一步推进,剩余贫困人口的分布将更加分散,今后扶贫工作将需要从关注贫穷地区转向关注贫困人群。以家庭为支撑点,从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着手,将可能成为未来扶贫开发工作的有益探索。他同时强调,应积极推动将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纳入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来规划统筹。 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在讲话中表示,家庭教育是儿童未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儿童早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女性作为母亲和妻子的双重角色,是“和谐家庭”的核心,在儿童的生理、认知、语言、社会和情感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让每一个母亲掌握正确的养育知识和方式、改善教养实践,将有效提高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的质量。孟晓驷强调,在《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的指导下,妇联将与人口计生等部门共同承担做好城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与管理工作,推进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促进家庭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及相关政府部门官员、世界银行及联合国驻华机构和部分驻华使馆、国际非政府组织等相关机构代表等约百余人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文章来源:《中国人口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