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教育
浙江省公民健康素养99条(24)

发布时间:2013-04-16  15:58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打印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分享:

  45.积极应对各种压力,避免自杀念头的产生和自杀的发生。
  自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根据自杀的结果,一般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成功三种形态。自杀意念,又称自杀动机,指自己有意识地自愿结束自己生命的意念而无行为。自杀未遂指出现了自杀意念的人采取了自杀行动,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成功,获得挽救,但可造成伤残后果。自杀成功指出现了自杀意念的人采取了自杀行动,并且成功。自杀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而自杀的主要原因则包括精神疾病(主要是抑郁症),社会因素(失望和失落感),人格异常(冲动性与攻击性)和躯体疾病。而某一重要关系的破裂往往是引发自杀的导火线。
  为了引起公众对自杀问题的重视,有效预防自杀,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协会将每年的9月10日命名为“世界预防自杀日”。
  (一)选择合适的宣泄途径,积极应对负性情绪
  目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各方面的压力(如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失恋等)使人容易深陷不良情绪难以摆脱,应积极选择合适的途径宣泄不良情绪。
  1.自我生活调整: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改变自身形象;适时回忆美好事物和成功时刻。
  2.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和幽默搞笑的电视剧;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如运动、旅游、听音乐等。
  3.直接宣泄:与好友倾诉和交流;必要时运用大喊、击打沙包等进行宣泄;或通过写日记、随笔、博客等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二)积极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
  若自身使用各种方式仍然无法摆脱负性事件和不良情绪的影响,应及时寻找专业人士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如拨打心理咨询热线、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若被诊断为各种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等)和严重的躯体疾病(如癌症等),应正确面对,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种治疗活动。(市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