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教育
手机一离身 就像丢了“魂”

发布时间:2014-11-18  15:14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打印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分享: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许多人自清晨至深夜一天都有手机相伴,“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离开“朋友圈”,她患上轻度焦虑症
  从事房地产销售工作的陈小姐来绍兴3年了,由于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工作又比较忙,在绍兴几乎没有认识的朋友。闲暇时,只能通过手机与家乡的朋友聊聊天,“朋友圈”的出现,方便了朋友间的信息分享,使陈小姐的业余生活逐渐丰富起来。“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刷手机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晚上也刷到很晚,总是耽误了睡觉时间,上班的时候没有精神,因为这件事我已经被经理指责过很多次了。”在市第七医院临床心理科诊室,陈小姐告诉钱磊咨询师,“现在我一有时间就得看看微信,不然就好像丢了‘魂’。经理说我如果再这样就要辞退我了,我担心得睡不着觉。”
  经过交流,钱磊咨询师认为陈小姐患上了轻度焦虑症。这是由于陈小姐性格较内向,不善于人际交往,只能把人际关系网固定在网络上。一旦离开手机,就相当于切断了她所有的人际圈,因此引发了陈小姐的焦虑情绪。
  应该警惕“手机依赖症”
  现代人患上“手机依赖症”的原因有很多。生活压力大、缺少精神寄托等,都会让人只愿意在一个虚拟社会中重塑自我认同,躲避现实压力,寻找心灵慰藉。尽管这其中有积极的一面,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本该具备的与人相处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却在逐渐消退,并最终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特别易发于白领人群。”钱磊建议,“任何一件事过于依赖都容易产生负面影响,要减弱或消除‘手机依赖症’,加强自制力很有必要。同时要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平时多和亲戚朋友相互交流,尽量远离手机对自己的‘控制’。”
  你有“手机依赖症”吗
  没带手机出门,非常没有安全感,失魂落魄,心里空落落的,分分钟想着“必须得回去一趟拿手机”。
  坐公交车、等电梯的时候习惯掏手机刷微博、微信、手机QQ,打游戏、看电子书、看视频、听音乐,总之让手机不闲着。
  开车出门,上车就习惯把手机拿出来放在操作台上,开车遇到红灯马上拿起手机看短信、看微信、刷微博,常常换绿灯了还不知道,直到后面的车狂按喇叭。
  饭菜上桌后,先不忙动筷子,掏出手机来拍照,拍完发微博、朋友圈,与朋友分享。
  朋友聚会说不到三句话,就习惯性地掏出手机看两眼,即使朋友坐在对面,也要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交流。
  每晚睡觉前,不拿着手机玩一会,总感觉睡觉不踏实;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看看微博、微信有什么消息。
  请对比以上症状检视自己,只要有三条符合,基本可以确诊你患上了“手机依赖症”,符合的条数越多,“手机依赖症”的程度也就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