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微博平台上一则消息引发很大的关注:杭州《都市快报》35岁副总编徐行于前日自杀离世。这则消息在微博上广泛转发,引起媒体人士和网民唏嘘不已。据一些消息透露,自杀原因疑与其身患抑郁症有关,让人们再度对抑郁症这种心理性疾病进行关注。市第七医院心理疾病专家对抑郁症的发病原因、特点以及预防进行了解读。
15%的抑郁症患者选择自杀
“实际上,现在很多人都能够正视这种疾病,并不是谈抑郁症色变的时候了。”市第七医院心理专家介绍,现在,社会对抑郁症的认识程度已经较为成熟。
但是,虽然处在接受阶段,但谈到抑郁症的一些具体问题,大部分人还是模糊不清的。据相关介绍,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至5%,早在2009年的数据显示:患有抑郁症的人数已超过2600万。而在自杀人群中因为抑郁症没有得到及时、系统治疗,最后导致死亡的占15%,其中不乏像张国荣、陈琳这样的名人。“这个数据现在应该有所变化,因为大的流行病学调查暂时没有更新。”实际上,抑郁症患者的人数在我们的身边,特别是城市中,一直在增长。
抑郁症就像“精神患了感冒”
心理专家介绍,在医学上,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据了解,抑郁症疾病的患者在临床可表现为: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恸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如果陈述这些理论上的标准,肯定会让人们对抑郁症产生一定的恐惧感,但实际上,随着医学的研究,如今,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专家介绍说,在心理疾病的研究领域,已经认可抑郁症就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冒症状”,在人的一生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患上身体上的感冒,而精神上产生抑郁症的状态,则被称为“精神感冒”。
“这其实反映了抑郁症比较容易反复发作的一种特点,但也反映了正确对待它就不会发生严重后果。”专家表示,如果出现上述的典型症状时间较短,那么通过自我调节或者身边的人的帮助,患者可以很快恢复。“但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至数年,这样的人就应该及时就医了。 ”
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
作为一名普通人,如何及时发现自己或身边朋友身上的抑郁倾向,并且帮助其进行调整和恢复呢?市第七医院心理专家给了几点建议:
第一、要无条件地理解和积极关注。有很多的患者在自身痛苦无法解除的同时,还要自卑地承受朋友甚至家人的漠视乃至歧视。这样的做法都是对患者雪上加霜的。应该多跟其尝试沟通,多一些耐心引导,并且密切关注他们的表现。
其次,有过抑郁倾向的人,则应该积极求助,学会倾听与倾诉。抑郁如果不表达,很难为外人所觉察。如果一旦觉察自己或朋友有情绪低落、兴趣爱好减少等表现,须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不讳疾忌医是赶走抑郁倾向、打开心灵窗户、迎接阳光的原则。自己和身边的人共同面对,是赶走忧郁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