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中暑知识要点
|
||||||||
|
||||||||
一、概念 二、高温作业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熔炼等岗位机械制造工业的锻造、热处理岗位,陶瓷、玻璃、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锅炉操作工等。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温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二是高温、高湿作业。例如印染、造纸行业,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达90%以上。如通风不良就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三是夏季露天作业。夏季的建筑工地工人,养路工,花木养护工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被加热的地面的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 五、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 (一)改善工作条件。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改革工艺过程,控制高温、热辐射的产生。二是合理布置和疏散生产性热源。三是隔热,可以使用隔热材料、水和空气作为隔热层。四是通风降温,除自然通风外,机械通风可选择风扇、喷雾风扇、集中式全面或局部冷却送风系统等。五是高温作业车间设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应远离热源,采取通风、降温、隔热等措施,使温度≤30℃ ;设有空气调节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⒛℃~28℃ 。对于可以脱离高温作业点的,可设观察(休息)室。 (二)加强健康监护。除上岗前体检外,在入暑前,高温作业人员应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有高温作业禁忌症症,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三)加强个人防护。工作服应耐热、导热系数小、透气性能良好。根据不同作业的需要,配备工作帽、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夏季露天作业者应配备宽边草帽、遮阳隔热帽或通风冷却帽等以防日晒。 (四)调整作息制度。尽可能缩短劳动者工作时间。如实行轮换制,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延长午休时间等。在夏季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对 (五)要及时补充水和盐分。高温岗位提供盐开水、咸绿豆汤、咸菜汤等饮料。 (六)加强营养。在高温环境中劳动时,能量和蛋白质的消耗都比较多,所以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在每日的膳食中应有一定比例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植物蛋白,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补充维生素A、B1、B2、C等水溶性维生素和钾、钙、镁等矿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