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教育
老话说的“忌口”是怎么回事,让名中医给你全方位解读

发布时间:2017-04-17  14:39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打印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分享:

  在日常门诊时,常有病人问:“医生,吃中药是不是萝卜不能吃啊?,更多人会问:我的病什么不能吃?也有病人什么都不敢吃;甚至,不同的医生,说法也并不完全一致。那么,忌口到底是怎么回事?忌口是否有必要?怎样才是合适的呢?

一、什么是忌口?

  所谓“忌口”,就是指人们因种种原因禁忌吃的东西。在老百姓的认知中,祖国医学对“忌口”更加重视,其实无论中医、西医都有“忌口”一说。医学上的“忌口” 主要是针对病人而设,也就是指患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凡于病不利的饮食皆为所忌”,因体质原因的“忌口”也有一定道理。

二、“忌口有哪几种

    一是病时忌口

   1、避免影响药效、避免影响药效

  中医师常提醒病人服中药期间一般不宜进食生冷、酸辣、油腻的食物;不宜喝浓茶(因中药处方成份较复杂,而茶叶中含有鞣质,可能与中药中的铁质结合而妨碍吸收);服用膏方等补药时不宜吃生白萝卜(如江浙人常吃的腌醋萝卜),但少量食用煮熟的白萝卜具有行气消食等作用,可能有助膏滋补药的吸收。

  现代医学亦很重视忌口,如要求服用补血铁剂、钙剂时不要喝茶、吃菠菜;服用头孢类药物和莫西沙星禁忌饮酒;服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时不能喝茶;吃美林等布洛芬制剂不能喝咖啡、可乐;服抗组胺药、降血脂药、降血压药时忌吃葡萄柚等等。

  2、避免加重病情或使病情反复

  一是特殊疾病的忌口。如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发作期不宜吃鸡蛋、鱼腥等常见过敏食物及病人已知易过敏的食物;冠心病人应严格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尤其是蛋黄、猪脑、动物内脏;痛风病人不宜吃动物内脏、豆制品等;消化道溃疡病患者应忌辛辣、烈性酒、食醋等;肿瘤患者治疗期间身体虚弱,不宜多吃辛辣、干硬食物,如油炸食物、狗肉、羊肉、坚果、荔枝、桂圆等,以免加重放化疗副反应,及加重胃肠负担。

  二是常见疾病的注意。如腹泻病人不应吃生冷、油腻、煎炸等不易消化吸收食物;呼吸道病变患者应该戒烟,在咳嗽严重时应避免吃海鲜、牛肉、羊肉、鹅肉、煎炸油腻食品,及巧克力、甜饮料、香蕉等甜腻之品,否则易刺激气道,并使痰液增多,而加重病情;患疮疡、肿毒等疾病时忌食“发物”。

“发物”是中医的说法,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或加重现有疾病的食物,“发物”包括牛肉、羊肉、鹅肉、鸡头、猪头肉、鳖、虾、蟹、鱼类等肉类,以及调味品中的葱、椒、姜、韭之类,还有蘑菇、木耳、笋、芥菜、苜蓿、酒类、酒酿等。

    二是养生忌口

  1、因人而异

  脾胃虚寒者忌食或少食过于寒凉的食物,橙子、柚子、黄瓜、萝卜、荸荠、梨、柿、蚬、蟹等,控制生冷食物。

  素体有热者忌吃或少吃温热性食物,如姜、葱、蒜、韭菜、辣椒、胡椒、牛肉、狗肉、羊肉、鹿肉等物及火锅、煎炸食物。

  处在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对环境类激素样物质、食物中的性激素较为敏感,容易发生性早熟,应不吃或少吃性激素含量高的食物或大量高蛋白食物,如反季节蔬菜水果、蜂皇浆、饲养的鸽子、鸡、黄鳝、甲鱼等。

  有肥胖倾向或家族史的孩子勿过食牛奶、巧克力、煎炸食品、肉类等。

  2、因地而异

  重庆、四川火锅盛行,皆因彼区域系盆地寒湿之地,火锅中的胡椒、辣椒等有助祛除寒湿,但在江南就未必合适多吃,更不适宜在夏季吃。

  3、因时而异

  冬季寒冷,阳气收藏,此时应禁忌因生活水平提升而无季节之分的生冷之食如冷饮、西瓜等;夏季炎热,则应忌吃少吃桂圆、黄鳝、煎炸等热性之品。

三、怎么合理忌口

    一是掌握“度

  人体营养主要来源于食物,过度忌口会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反而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临诊时常碰到孩子家长走“极端”的现象,一些家长在孩子生病后,因为孩子食欲不好而着急万分,担心孩子营养不够,因此完全不管饮食宜忌;也有些家长则过于谨慎小心,一概素食。个人认为,应和医生仔细沟通,暂时不能吃的坚决不碰;其他的应视病人的病情,考虑喜好和消化情况适度控制。

    二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在特殊情况下,如病人进其他食物都拒绝甚至进食即吐,尤其是孩子或是放化疗后的病人,此时为了保证一定的营养摄取,保证体力,可以选择病人喜欢的食物,只要不是疾病严格禁忌的食物,不必过于拘泥忌口,中医有道“胃以喜为补”。

    总之,忌口有时是必须的,但需要理性对待!应相信科学、相信医生,不要被“伢话等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传言所引导。(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