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老龄工作
走近百岁老人之十五——百岁老人宋成林,最赞子女孝心足

发布时间:2019-12-23  17:06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打印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分享:

    在百岁老人宋成林的心目中,自己能够如此长寿,最大秘诀在于儿女孝顺。

  采访中,他很少说起自己的事情,一直说,自己全靠儿女照顾,儿女个个都很好。他说:“没有儿子女儿的孝顺,我和老太婆不会那么长寿,现在她走了,我还在享受着孩子们的孝心。”

  宋成林,出生于1915年,现居住在柯桥街道黄社溇社区兴越西区的公寓内,就在记者采访的前几日,他的96岁的老伴过世了,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积极的心态。

  宋成林长寿经:儿女孝顺 能吃是福

  谈起自己的长寿秘诀,宋成林非常接地气地说,千好万好没有饭好,三餐饭一定要吃饱,菜稍微差点没有关系,会吃饭身体肯定不会差。他每天除了作息正常以外,餐餐都要吃上一大碗白米饭,最爱吃鱼,“鱼的营养好,多吃鱼对身体好。”

老人平时不喝酒,一天只抽几支烟。儿女们很孝顺,共同的心愿是“只要他老人家开心就好。”

    这让宋成林感到很幸福,他也笑着说:“孩子们好,我就好。心情舒服,自然就健康长寿了。”

  亲力亲为  照料老伴到最后

  宋成林的家没有怎么装修,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客厅的一侧放着老伴的牌位。

  宋成林和老伴曾相依相伴70多年。“我父母的感情很好,一直都是同进同出,现在只剩下我父亲一个人了,我们就多陪陪他。”大儿子宋连清也住在同一个小区,这段时间一直陪着父亲。

  老伴在世的时候,这对老夫妻是远近有名的长寿老人,天气好的时候,两人相伴散步的身影是小区里一道幸福的风景,黄社溇社区的工作人员说:“两位老人一个上百岁一个90来岁了,还结伴去城区逛街,前几年还经常相伴到社区领取慰问金。”

随着老伴身体越来越不好,宋成林开始承担起了照顾老伴的任务。宋连清说,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基本上半夜里的端茶倒水都是父亲来做,他喜欢自己亲力亲为,让陪伴的子女都去休息,也是想完完整整陪完老伴最后一程。“我母亲过世后,我父亲的心情一度很低落,我们多陪陪,让他心情好一些。”他说。

  五代同堂  膝下子孙47人

    在宋成林家中的一处墙壁上,有一张特殊的纸板,上面写着宋成林6个子女的联系方式,字很大,是为了方便老人看到,也是方便别人知晓。

  “我的长寿秘诀是儿女孝顺,我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多子多福!”采访中,老人反复强调自己的福气好。宋成林最大的女儿今年74岁,自己都已经做了曾祖母,平时经常来看老父亲。宋成林一家是实实在在的五代同堂,他膝下已经有子孙47人,最小的孩子今年2岁,与家里这位“老祖宗”差了整整102岁。说起自己的子孙,老人就眉开眼笑。

  宋成林笑着说:“虽然我们家条件不是特别好,但我子孙多,平时每个人来看我给我带点东西,马上就堆成小山一样了。”他说,一个人住着这样的大房子(120平方米)觉得太浪费,但儿女却希望他过得自在一点,让他独自去楼下散步子女也不放心,大房子权当是锻炼场所了。

  在一间卧室内,有两张并排摆放的床,这是宋成林与陪伴他的儿女睡觉的主卧室。老伴在世的时候,宋成林的儿女轮流晚上来陪父母,两代人分开两个房间睡,母亲过世后,子女就陪父亲住在同一个房间里。“我父亲就是个孝子,我们从小看到他对待我们的奶奶特别孝顺,每天干活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楼上看看奶奶,问问奶奶的饭菜有没有送上去。”也许正是因为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宋成林的子女也个个孝顺。

  “我媳妇只要来了,就爷爷长爷爷短,忙进忙出,早上一来就帮我准备好早饭,现在住的房子是小儿子的,那么大的房子我一个人住,真是太浪费了。”宋成林说起儿女的孝顺,言语中颇有些自豪,眼中都闪着光。

   一生要强  活得“忘了”年纪

    宋成林虚岁已经104岁了,依旧耳聪目明,听说记者要拍照,他一下就从椅子上蹦起来:“我是要活动活动腰骨。”那利索劲和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没有什么区别。

   “我父亲是个爱动的人,80多岁时还想着去田里种菜,做点蔬菜生意,哪怕现在待在家里,也时常是走来走去的,就连午觉都不睡。”宋连清说。

    年轻的时候,宋成林是黄社溇村的一名生产队队长,兼大队调解委员,遇到村民有什么纠纷,他总是随叫随到,在村里有着不小的威望,“既要管好生产队的田地,又要处理好村民之间的一些纠纷。”他说:“现在办事效率高,许多问题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那时候全靠一双脚走出来的,走家串户解决问题靠的就是大家的信任。”

    凑巧的是,当年村民给宋成林取了个绰号“老寿星”,哪承想他现在真的成了寿星公,他说自己都忘记了年龄。“出门的时候,经常有人说我有100岁了,可我自己都忘记了,都不相信可以这么长寿。”宋成林说,现在的生活是最好的,要感谢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