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

慢性病

当前位置:首页
> 单位子网站 > 疾病防控 > 疾病控制 > 慢性病

远离伤害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溺水的防范与救助)

发布时间:2019-06-04 09:08   阅读数: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分享:

      夏日炎炎,游泳成了孩子们嬉戏纳凉的最爱,但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安全教育必须重视。据WHO资料显示,溺水是世界各地意外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溺水事故的12种情况

 

  以下是青少年儿童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12种情况,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1.不小心从池边、岸边或薄冰等处落入水中。2.在水中突然滑倒后站立不起来或嬉水时,被人按压而不能自控。3.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下水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4.有时过于逞强,不自量力或游泳时间过长而造成过度疲劳。5.突然呛水,不会调整呼吸。6.带在身上的浮具脱离或破裂漏气沉入水中。7.游泳技术没掌握好,在水中遇到碰撞等意外造成惊慌失措、动作慌乱。8.在水温过低的水域里游泳而产生抽筋现象。9.入水方法不当,撞到墙壁或石头等硬性物体而受伤所造成的意外事故。10.冒险潜水,由于憋气时间过长,造成心肌缺血或中枢神经系统工作骤停等现象。11.被溺水者紧抱不放的其他游泳者。12.游泳场所的设施不当,或在急流、有旋涡、有大风浪的海或湖等水域里游泳。

 

  如何自救也很重要

 

  (一)不会游泳者溺水自救

 

  1.落水后不要慌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2.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保持正常呼吸。3.呼气浅,吸气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等待他人救助。4.切记不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做反而容易使人下沉水中。

 

  (二)会游泳者溺水自救

 

  1.会游泳者溺水一般是由于小腿腓肠肌痉挛所致,应平心静气,及时呼救。2.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的下肢拇趾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趾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就会停止。4.一次发作后,同一部位可再次抽筋,因此对疼痛处要充分按摩并慢慢游向岸边,上岸后给予按摩和热敷患处。5.如手腕肌肉抽筋,可自行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用两足游向岸边。

 

  预防溺水做到“六不”

 

  避免儿童溺水,首先要对孩子加强监管,告诉孩子下河游泳的危险性;其次,如果在泳池游泳,要告知孩子远离深水区。同时,加强孩子对游泳潜在危险的认识。

 

  预防溺水,家长要告诫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未成年人不擅自下水施救。

 

  此外,还有以下几点应该注意:1.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时均不要去游泳。因为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2.参加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否则易引起抽筋。3.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交汇处以及落差大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不宜游泳;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