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表兄弟同时发现得了胃癌!原因竟在饭菜里……
在邵逸夫医院里,住着65岁的老黄、58岁的大黄、45岁的小黄,他们都是胃癌病友,也是三位表兄弟。胃癌这件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在三兄弟的身上。
三兄弟是临海人,最先发现问题的,是65岁的老黄。老黄做木材生意,是三兄弟中生活最忙碌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老黄就隐隐觉得上腹部有了难受的感觉。虽然不算是很痛,但是总有一种发胀的感觉。作为三兄弟中特别能吃苦的老大,自然不会把这件“小事”放在心上,以为忍忍就过去了。直到最近,这种难受的感觉慢慢加重,且发作频率增加,他才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
在医院里,老黄接受了胃镜检查,谁知检查报告结果出来后,他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胃癌三期,这已经属于中晚期了。于是办理住院手续开始准备手术。
大黄、小黄闻讯后立刻赶来,在探望的过程中三人开始聊起病情,随着对病情的了解加深,大黄、小黄心里也渐渐开始发凉——原来他俩也有类似的难受感觉。
大黄、小黄赶紧也做了胃镜检查,检查结果同样不容乐观——大黄胃癌二期,小黄胃癌一期。
为什么胃癌会接连降临在三兄弟身上?原来他们三人类似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胃癌的第一元凶。具体来说,问题出在了这家人的饭菜里。
原来,这家人的饭菜大部分都是腌酸菜、腌鱼、腌肉,吃的都是重盐重口味的东西,很少有清炒的蔬菜,因为三兄弟都不喜欢吃蔬菜。
这些饮食和胃癌到底有啥关系?
虽然基因是癌症发生中的重要因素,但有这样的基因并不一定代表着癌症的发生。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他们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里。
自从1959 年以来,食盐摄入已被报道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日本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胃癌发病率与饮食中摄入食盐量呈正相关,每日摄入超过10克食盐会显著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对于本身就口味重的人来说,
怎样做到减盐不减味呢?
主要从“少”和“替”两方面着手
1.使用限盐勺。烹调食品时应少放盐,少放5%~10%并不会影响菜的口味;建议使用有标记每勺盐量的定量盐勺,控制放盐量。建议每家每户都使用限盐勺哦,特别是有高血压患者家属的家庭,大家都自觉养成饮食清淡,少言盐的好习惯。
2.菜快出锅时再加盐。相比烹调时放盐(溶入汤汁和食材内部),食盐主要附在食物表面,同等重量但咸味更浓。
3.巧用替代法。通过其他不同味道的调节减少对咸味的依赖。使用香醋、花椒、八角、辣椒、葱、姜、蒜等天然食物调味;多选用本身味道浓郁的食材,比如西红柿、香菇、柠檬汁,转移单纯对咸味的依赖;少放糖以免掩盖咸味。
4.少吃高盐食品。少吃榨菜、咸菜和酱制食品,应选择新鲜的肉类、海鲜和蛋类,不吃或少吃那些添加了食盐的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
5.阅读营养成分表。在超市购买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营养标签上的钠(Na)就是表示含盐量的高低。不买、少买含盐量高的食品,同类食品要选购含盐量低的。
6.关注调味品。像酱油、蚝油、豆瓣酱、沙拉酱、味精、鸡精和调料包这类调味品的钠盐含量都很高,要减少使用。
7.警惕“藏起来”的盐。要少吃一些吃起来没有咸味的方便食品,如方便面、挂面、坚果、面包、饼干、冰激凌等藏盐的加工食品。
8.在外出就餐时选择低盐食品。尽量减少外出就餐、少吃外卖,点菜前可主动向服务员提出低盐、少油的需求;少选择那些提前预加工好的菜肴或主食,因为提前预加工时,可能味道已经调制好了,无法根据需求做调整了;菜品荤素搭配,点菜时保证有足量的绿色蔬菜,通常青菜的烹制用盐量会少一些;可以选一些酱料单独盛放的菜品,自己控制食盐量。或在吃菜前可以用开水涮一涮,顺便还能去一些油,尽量少喝放了盐的菜汤。
9.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对于平时口味较重的人,除了减少盐的摄入量之外,还可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海带、木耳、山药、马铃薯等,以抵消过量钠的危害。
吃太咸了怎么补救?
如果偶尔管不住嘴,一不小心吃咸了,首先要多喝水,最好是纯水和柠檬水,尽量不要喝含糖饮料,因为过量的糖分也会加重口渴的感觉。淡豆浆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同时,一顿吃咸了,后面一两天就尽量吃清淡点。但长期来讲,高盐饮食对身体的危害并不能靠多喝水来抵消。
除了盐、腌制食品摄入过多之外,蔬菜水果吃得太少也容易引发胃癌。水果、蔬菜被认为对胃癌发生有保护效应,增加摄入水果蔬菜可降低 44%的胃癌发病率。
“ 我们没法控制基因,但是可以控制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饮食规律、少吃高盐的腌熏食品是更有效的防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