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动态
新闻动态
科教培训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单位子网站 > 急救120 > 急救动态 > 新闻动态
急救战“疫”│风驰电掣 穿梭于城市间的无名英雄

发布日期: 2020-02-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卫生健康委 字号: [ ]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诸暨市已全面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诸暨市急救分中心全面落实各项举措,在确保院前急救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同时,紧急调动人员,组成转运专班,投入了紧张的转运护送等工作,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诸暨市急救分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市新冠肺炎确诊、疑似以及考虑疑似病人的转运工作。这不仅需要医护人员,也需要救护车驾驶员并肩作战,他们同样冲在最前线。

 救护车驾驶员,一个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的职业,提到120,提到救护车,人们会想到救人于危难的医生护士,但是却很少会有人想到是谁将医护送到求助者的身边。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令人动容的请战书,有的只是一句简单的“我来吧”。

 自1月20日诸暨市急救分中心承担起第一例转运任务以来,驾驶员和医护人员一起,不计个人得失,24小时在中心备勤,在家人最需要他们的时候选择吃住都在中心。因转运驾驶员人手不足,很多一线的驾驶员放弃了原本24小时值班后的正常休息,主动请战加入到疫情防控中来。

 从疫情暴发以来,转运任务就没有停下来过,驾驶员们更是处于连轴转的状态。黄寅,原璜山急救分站的一名驾驶员,得知急救中心担负转运任务之后,他是第一个请战支援的。问起支援的理由,他不好意思的说:“这么大的事情,总是要有人来出力的。我是党员,这种时候我不站出来,就对不起我胸口的这颗党徽,而且我还是退伍军人,也应该做到退伍不褪色。”最初的几天,他在分站24小时值班之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到急救中心参加培训。46岁的他,认真的学习着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一遍又一遍地学习、一遍一遍地练习。他说:“做好个人防护,保护的不仅是我们自己,更是病人。”有时候实在太累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个盹儿。

 为了避免人员流动过大,诸暨市急救分中心开始固定人员参与转运工作。黄寅又一次主动请战,他说:“我两个孩子也大了,老婆春节休假,家里也有人照顾,我没什么顾虑,让我来吧!”就这样,从大年三十起,他便在单位安了家。“我住在单位,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叫我,比其他人从家里赶过来肯定要快。而且多一个人,总能搭把手出点力。”

 黄寅趁着工作间隙回了一趟家,因为担心交叉感染,他都没有走进家门看一下家人,而是选择让妻子把东西放在家门口。当这个46岁的大汉看到妻子用衣服和毛巾裹的严严实实的牛肉时,他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怎么不怕,我当然也会怕。我也有父母、妻子、孩子,想到他们的时候我怕了,但是一想到还有这么多人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我就不怕了。”

 每一次任务,出发前需要花十多分钟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全副武装最大程度保证了驾驶员的安全,但是如何把车开得既快又稳又安全却成了一项巨大的考验。往往上车不到10分钟,就已是满身大汗,护目镜更是起了一层水汽,而通常从准备出发至完成一个病人转运、回中心消洗等一整套流程平均就要2.5个小时,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每出一次车都要经受严峻的考验和锻炼,而在这段时间,一天出车六七趟是常有的事。

“以前执行任务的时候总是习惯在车上放一杯茶,趁着间隙喝几口,因为上班很忙,经常顾不上喝水。我们这些驾驶员年龄也都有些偏大了,更要注意。但是现在,能不喝水就绝不喝水。喝水、上厕所就意味着要浪费一套防护服,我们多用一套就意味着前线的医务人员少了一套。”穿脱一次防护服要花上近1个小时,而为了节约防护服和时间,他们在车辆洗消的时候总是选择穿着防护服在简易的车库内休息,而不是脱下防护服去值班室休息。

 在城市间穿梭的“超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但他们却每天上演着“速度与激情”,他们是“白衣天使”的亲密战友,他们日复一日,365天全年无休,尽职尽责地手握方向盘开着救护车穿梭在暨阳大地上,很少有人记住过他们的面容,更没有人记得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记住了暨阳大地的每个小区、每一条小道。他们默默无闻的守护着这座城市,在疫情面前,他们无所畏惧、冲锋在前,毅然决然地担当起这份使命,坚决筑起守护人民健康的防护线。

002.jpg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