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防制
当前位置:首页 | > 单位子网站 > 疾病控制(卫生监督) > 疾病控制 > 病媒生物防制 |
传染病消毒防控为什么总要求通风(30分钟)?
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通风能消毒吗?
通风的作用:通过开门窗、排风扇等,使室内外空气对流,达到稀释室内污染空气、减少空气微生物含量(不同程度清除传播媒介上微生物)、降低空气感染或传染(无害化)的目的。
欧洲一个由多个学科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从多篇文献中选出相关文献进行评阅,研究结果认为通风是去除和稀释有害污染物的有效方法。
所以通风是一种消毒措施,有消毒效果。
此外通风还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增加空气中的含氧量,从而增加室内人员的舒适度,从心理和生理等多个方面增强人的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所以通风是防控传染病时一项比较方便、经济、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
2.通风多久能达到消毒要求?
有对学生宿舍的研究显示,开窗10分钟后室内空气菌落总数较未开窗通风时下降36.0%。
还有其它资料显示,在内外空气流通的状态下,30 min 内微生物可减少 75%。
量化数据显示,通风根本原理在于室内外气流交换,其对于减少室内微生物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室内外气流交换影响因素包括:
1)换气面积(窗户类型、数量、开合度情况差异巨大);
2)室内外温差(室内外气温的差别造成气压的差别,促使空气流动);
3)室外的自然风的大小(室外的自然风造成室内外的局部气压差,促使空气流动);
4)气温(气温较高时,气体分子活跃,其扩散能力较强,促使室内外空气相互扩散渗透)。
抛开以上因素讲换气时间,不科学。
而要科学的讲换气时间,又实属不易。
消毒君以为,好多标准规范里建议的每次通风30分钟,是在科学的考虑换气影响因素、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和经验,划定的一个看似定量 但又有定性性质的时间。
延长通风时间,效果会更好,但是否延长时间或增加频次,大家根据自身情况、根据环境、天气情况动态调整即可
3.注意
(1)考虑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情况,早6点左右,下午2点左右通风条件更好。
(2)近几年在传染病防控中,对通风的效果可能存在一定夸大的情况,通风很有用,但它毕竟传染病的预防是分多级的,消毒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毕竟传染病的传播是多途径、多方式的,空气只是其中一种途径。
当然,消毒君还是推荐大家,多通通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