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绍兴市卫生健康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6-12  20:48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打印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分享:


 

 

2022市卫生健康系统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攻坚克难、争先创优,成功成为创建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建设单位,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省级监测评价排名全省第一,健康浙江考核实现连续四年“满堂红”,连续年被评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四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争先进位、率先发展”优胜单位,连续三年获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一)坚持“防得住、放得开”,精准科学做好疫情防控

1.高效能抓好疫情防控。充分运用“七大机制”,加强预警研判,及时动态调整防控策略快速处置本土疫情落实落细第九版防控方案,动态调整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健全“1520核酸采样服务圈”,合理设置“愿检尽检”采样点,开发重点行业核酸检测预警平台,全面开展人、物、环境检测,精密智控指数稳定在全省前列。

2.高标准提升应急能力。完成应急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或转换市、县两级新冠感染救治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全面扩容发热门诊(诊室)“120”急救平稳渡过感染高峰和急诊高峰通过建设核酸检测基地配置移动监测车,有效提升检测应急能力。率先推行隔离场所ABC分级管理,隔离场所全省贡献度位居前列。

3.高质量完成接种和支援任务。设置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点112个,开设老年人群接种专场,启用5G流动服务车送“苗”上门服务,开展“体检+接种”模式,累计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1509万剂次,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加强针覆盖率列全省前列。选派21批次2200余名医务人员,支援上海、海南、西藏、新疆和兄弟地市,圆满完成核酸采样、检测、流调、方舱医疗和重症救治等任务。

(二)坚持“高质量、一体化”,推动健康事业创新发展

1.医学高地建设不断深化。做大做深人才“蓄水池”,建立市博士创新站2个启动实施“千名硕博”全球引才活动,引进医学类人才1347名,其中硕博士、高级专家473名,较去年全年增加73.26%。做强做精学科“专业化”,推进与浙大、省级医院新一轮合作,完成19个学科合作,新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成功立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112项,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三。

2.拓展数字化改革新应用。做精做优多跨贯通项目,谋划建设院前急救一件事扩面(5G+云急救)智慧托育云校健康重点场景应用,积极打造“互联网+智慧医疗“数字家医”应用纳入省首批“一地创新、全省共享”S0项目并实现贯通5G+院前急救一件事扩面(部门联动)入选第一批全省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优秀案例(基层)。全省首个5G+AI区域影像人工智能诊断平台应用于老年人肺癌筛查。“中医处方一件事”实现6家公立中医医院全覆盖。

3.深化医改有新突破。狠抓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级公立医院“国考”排名A级以上医院数量增加到4家。深化行业综合监管,市卫生健康行政执法队被评为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创新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制订全市深化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环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排名全省第一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公立中医医院全部完成三级现场评审,新晋升三级中医医院2家,成为全省首个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全覆盖的地市,成功成为创建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建设单位

(三)坚持“优服务、亮品牌”,促进健康服务提质增效

1.蝉联健康建设样板市。全面推进健康影响评价,提前实现区、县(市)全覆盖,深入实施26项健康绍兴行动示范样板建设,健康发展指数居全省第,健康浙江考核再获市县全优。率先建立国家卫生城市常态化巩固提升工作机制,组建多部门组成的常态化督导检查组,开展季度暗访督查,推进健康县区建设,加快国卫乡镇全覆盖创建,建成省级健康村258个,连续二年被评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2.升级“一老一小”服务。健全完善普惠托育体系创新制定《婴幼儿照护服务高质量发展整体解决方案》,率先出台普惠性托育机构支持政策,启动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累计建成婴幼儿照护机构422家,千人托位数达3.52,新增16个乡镇(街道)建有托育机构全面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加强人口监测分析,扩面奖扶政策。提升老年健康服务开展老年健康五大专项行动,完成老年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5000人,建立老年口腔和营养健康监测档案3.16万份,为635名老年人开展痴呆综合防控。

3.强化重点疾病早防早治。高质量谋划实施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完成高危人群前列腺癌筛查203749例、肺癌CT筛查诊断39031人次、老年痴呆筛查151825人次,发现干预阳性病例54534人次。全面实施“三免三惠”健康行动,率先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费筛查,扩面推进流感疫苗接种,启动城乡同质同标健康体检,人均补助标准从60元提高到126元,完成结直肠癌筛查175128例全面开展职业病综合防控,此项工作被评为市共同富裕最佳实践。

(四)坚持“强队伍、保平安”,持续提升系统治理能力

1.提升系统党建辨识度。全面实施“五星三名”公立医院创建,全市80%以上公立医院完成创建,4家公立医院被评为省“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公立医院。深化系统基层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首批遴选认定39个基层先锋党支部。选派33名学科专家长期驻点援藏、援疆、援川,38名业务骨干赴西藏、新疆、青海开展柔性帮扶。全面开展“医心为民践初心,护佑健康担使命”义诊活动,开辟“同心战疫”专栏,举办护士节、医师节系列宣传活动,累计开展义诊600,服务群众5万余名。

2.擦亮清廉医院底色实施清廉医院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深化医疗服务行为整治提升工程,健全清廉医院建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机制,确定8家单位作为年度清廉医院建设示范标杆培育对象,1家获评全省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6家获评全市清廉单元建设示范单位开展五不直接分管制度执行情况自查和整改节日期间“1+X”专项督查,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和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违纪整治力度

3.起底重大安全风险创设“防疫民生求助平台”、建立盲区死角榜,不断畅通沟通渠道。完成三级公立医院智慧安防项目建设,并延伸到二级医院。开展民营医院消防安全提升月活动,民营医院消防安全蓝码平台纳管率达100%。深化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化建设,备案率100%深化无废医院创建,强化医疗废物、医疗污水监管。强化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能力建设,联合探索开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应用,患者规范管理率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