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日报:增加托位供给,提升服务质量 我市加快建设“15分钟托育服务圈”
|
||||||||
|
||||||||
记者 诸丹萍 本报讯 “孩子6个月大时,我就把她送到了这里。3个月来,孩子适应得很好。”昨日一早,新昌市民王玉炜将女儿送到七星街道天澜府园托育中心后便安心上班去了,“这个公办托育机构环境好、保育员专业,着实解决了我们的托育难题。” 育儿问题牵动着千万家庭。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政策统筹、增加托位供给、规范行业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覆盖全市的托育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截至10月底,我市千人托位达4.53个,评定等级的托育机构达68家,群众“幼有善育”获得感显著提升。 诸多政策为我市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提供了有效保障。今年1月出台的《绍兴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导则(2023—2035年)》,将托位配置细化至乡镇街道,并分级分区分类精准实施,明确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专业托育机构等建设标准。今年6月出台的《绍兴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则进一步扩大了服务供给,提升了照护质量。 我市还构建起以家庭照护、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单位自建、幼儿园办托班为主,家庭托育点、社区驿站等为补充的“5+X”多元化办托体系,并对办托机构实行多元补助,降低运营成本,国有、集体资产举办的普惠托育机构保育费在全省率先降至40%以下,大大减轻了家庭的养育负担。 为推动托育服务“放心可享”,我市还出台全省首个等级评定实施办法和评定标准,构建“1+1+X”医育结合托育指导体系,建立“智慧托育云”平台,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升托育机构服务能力,并积极组织托育从业人员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近两年累计培训9000余人。 市卫健委有关人士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做好“托得到”“托得起”“托得好”3篇文章,并在目前政府、企业、社区、幼儿园等办托主体的基础上,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激发市场活力,拓宽服务供给,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