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要闻 > 媒体链接
健康报:绍兴市人民医院:一院两区 擘画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4-12-31  11:27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打印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分享:

通讯员 王佳 袁云 本报记者 郑纯胜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绍兴医院)初创于1931年。从杭州到永嘉墨池坊,再到绍兴东街、中兴北路、镜湖新区,医院发展的脚步迤逦向前,几代医者潜心卫生健康事业,坚守生命健康的忠诚信仰。
  2024年12月30日,位于绍兴城市“新封面”——镜湖新区白鱼潭路123号的绍兴市人民医院镜湖总院投入使用。至此,绍兴市人民医院正式踏上镜湖总院、昌安院区“管理一体化、服务同质化、学科差异化”一院两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新院区掠影

①绍兴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

②医院光子计数CT。

③医院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

④医院门诊候诊区。

⑤医院重症医学科。

⑥医务人员正在工作中。

党建引领 筑牢发展根基
  “在医院的发展画卷中,党旗始终飘扬在最醒目的位置。”绍兴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丁新安表示,近年来,医院切实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聚焦医疗工作,把方向、强队伍、谋实策、严作风,纵深推进医院和科室两级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打造党建业务双优高地,奋力筑牢医院高质量发展根基。
  党建引领讲政治,握稳“方向盘”。医院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在党委的带领下,医院积极践行“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组织“两期大讨论”,发布党委“十大课题”,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思路,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活动中突显党委核心效能。党委书记立足医院实际,谋划设计镜湖总院建设、人才学科双轮驱动、研究型医院三个“一号工程”,推动“321”行动计划落实落细,推动党、工、团、妇、统战一体化工作,将党的领导有效融入医院治理全方面各环节。
  党建引领促发展,激发新动能。医院全力打造“越医之爱”党建品牌和“至爱至诚医心为民”服务品牌,荣获浙江省首批“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公立医院称号,完成全部49个党支部“一支部一品牌”建设。探索党建联建工作新路径,联合绍兴市委党校、绍兴文理学院牵头组建全市公立医院党建研究中心,完成相关课题12项,破解临床基层党支部系统性难题。创新党建载体,搭建以医院为核心、以地方组织为基点的“医地融合”党建联建网络,以“契约化”共建为抓手,积极引导市级优质健康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基层一线,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健康共富新格局。
  党建引领正风纪,架好“高压线”。医院深化“越医莲心”清廉医院品牌建设,实行“会说廉勤”制度,坚持逢会必讲、逢集中必学、逢节假日必提醒,定期通报警示教育案例、普法要求、执行效能等内容。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先,创新性地对新提任干部试行廉勤预防“五步法”,即:“现场看”——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课堂学”——开设廉洁教育课程、“纸上考”——开展纪法“廉考”、“枕边吹”——强化家属廉政教育、“家书捎”——致干部家属的一封廉洁家书,积极构建中层干部廉勤并重的教育预防体系。
凝聚合力 打造医疗高地
  2024年12月底,绍兴市人民医院镜湖总院试运行,2025年1月9日将正式启用,构建一院两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据了解,该院昌安院区开放床位1907张,设有56个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拥有大型先进设备,以慢病等特色学科为主,重点满足公众日常就医需求;医院镜湖总院总建筑面积为26.3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500张,以危重症救治和高精尖临床技术类学科为特色。医院还引进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光子计数CT、复合手术室等,为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坚实保障。
  镜湖总院的启用,是绍兴市人民医院凝聚多方合力,致力打造区域医疗高地的典型缩影。近年来,绍兴市人民医院在医疗人才、学科建设、核心技术等方面持续发力,将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汇聚精英贤才,构筑医疗智库。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公众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医院对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多年来,医院秉持“以人为本、人才强院”理念,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行政“彩华计划”、医疗“竞跑计划”,不断提升人才队伍质量。截至目前,医院职工总数为3708人,其中高级职称714人,硕士939人、博士57人。医院还获批省博士后工作站,成功申报国家级博士后流动站,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注入智慧活力与创新动力。
  聚焦重点专科,提升科创能力。医院秉承科教兴院理念,向区域医学中心转型赋能。自2024年7月被列入浙江省研究型医院培育单位,医院秉持“一科一特色,一院一优势”,加快胸外科等中国医院影响力专科排行榜百强学科和神经病学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用好“国字号”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孵化地,推进与浙江大学第三轮合作,搭建行业标杆引领的“1+N”国内外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融合“芯片”“药片”地方重点产业集群,构建高能级科创基地和健康产业园。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的硕博士培养点,医院还承担了17所高校14个专业的教学任务。
  创新核心技术,完善全程管理。医院注重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神经外科)、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及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还成功创建多个浙东地区专病中心、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全国首批加速康复外科标准病房等,绍兴全市共有27个市级质控中心挂靠在该院。同时,医院还构建外科微创腔镜技术等十大核心医疗技术,建设卒中中心等区域医疗救治中心。
  医海无涯,术无止境。近年来,医院积极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急危重症救治技术,裙边吻合技术在主动脉全弓置换术中的应用、胸腔镜下微创心脏瓣膜成形术等多项技术填补绍兴地区空白。随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设备的引入,医院即将开启机器人微创手术新时代,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专家下沉、联合病房成立、专科联盟建设……从2014年开展第一家医联体(皋埠卫生院)建设工作以来,医院迈出了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的坚实步伐,先后与本地3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联体,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和服务品质的提升,全面建立具有绍兴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同时,医院自2009年起,先后与7家西部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且不断深化“组团式”援疆内涵,通过“以院包科”的方式,与阿瓦提县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使相关科室成为有较强影响力的优势专科。
智慧赋能 提升就医体验
  绍兴市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湛技术、优质服务为载体,以智慧创新为引擎,切实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在昌安院区,从构建智慧病房到成立绍兴市首家企业家保健中心,从成功上线互联网医院到深化“互联网+”医疗内涵,迄今,共计382名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5300余次,群众满意度100%。多年来,医院坚持以智慧创新为引擎,切实提升服务对象的就医体验。
  医院积极促进“互联网+医疗”深度融合,先后在绍兴地区率先通过国家电子病历功能评价五级审核和全国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测评现场评审,在全国率先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在全省率先实现互联网跨区域调用共享电子病历及云影像数据、建成使用5G+AI区域影像人工智能诊断平台,获评浙江省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成绩,在极大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同时,也为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标杆。
  如今,在刚刚正式启用的镜湖总院里,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一体化、同质化建设正在全力部署完善。全院5G医疗专网全覆盖,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平台、AI技术等实现一院两区信息智能化管控,医疗区实现智能化物流传输全覆盖,全院区实行智慧导航全覆盖。在新时代信息化手段赋能下,医院将为患者带来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全力推动绍兴区域医学高地的建设。
  镜湖总院在建筑规划、就医流程动线、医疗服务项目、后勤商业配套上,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医学人文精神。医院良好的通风采光设计,将阳光与绿化渗透到每个角落,同时打破建筑边界,让住院楼病房享受全天候日照,不仅满足医患双方身心健康的需求,也满足医院感染控制、节能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此外,医院对就医动线进行前置优化,实现内部医疗资源充分共享。如,医技区位于医院核心物理位置,门急诊及住院部围绕布置,住院部配置楼层超声检查,以此达到医疗流线最短、让患者少跑腿的目的。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分娩室三大区域内部设置通道,抢救、转运、会诊流线均不受干扰。直升机停机坪位于楼顶,并在其与急诊科、手术室、监护病房之间设置专用直梯,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得到高效救治。这一切,都是医院实施人性化关怀的最好体现。
  在交通配套方面,患者可乘地铁、公交直抵镜湖总院,车辆直通、飞机直停、船只直航,实现“水、陆、空”交通全覆盖。同时,昌安、镜湖两院区之间配套院际免费专车,解决了医患来往两区的交通问题。在院内交通方面,医院引入院外高德导航与院内蓝牙信标无缝衔接的智能导航体系,实现就诊全流程导航,让患者在最短时间找到目的地。此外,医院停车场还具备反向无忧找车导航功能,多措并举共同提升就医体验。
  回望来时路,近百年风雨历沧桑;眺望前行路,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丁新安表示,作为绍兴首家综合性三甲公立医院,医院将秉持“至善、尚学、笃行、创新”的精神,锚定“全市高水平区域医学中心、高能级医学研究中心和高层次医学人才集聚中心,医、教、研、养、康、产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研究型医院”的崭新目标,突出医疗服务关键核心,筑牢党支部、科室双基础,全力以赴擘画“管理治院、医疗强院、科教兴院、人才立院、文化润院”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将国家的使命、医院的追求、公众的期盼融为一体,托举生命之重,谱写崭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