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

慢性病

当前位置:首页
> 单位子网站 > 疾病控制(卫生监督) > 疾病控制 > 慢性病

科学是减重的第一要义

发布时间:2025-04-14 13:57   阅读数:   来源:绍兴市疾控中心
分享:

近日,“戒掉晚饭减肥后再吃可能会反弹”“我国医院开始设立体重门诊”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体重管理”迅速出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人们愈发关注体重管理、重视慢性病预防,是全民健康素养提升的体现。然而,在有减重意向的人群中,也有不少人急于求成,不改变自身的生活习惯,却寄希望于吃药、手术等“懒瘦”方法。这不仅导致“减不下去”“易反弹”,还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减重有没有捷径?如何科学、合理地减重?减重不可求急求快

  当下,医学减重治疗主要包括医学营养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3种。不同肥胖程度的患者均有与之相适合的治疗方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及合并代谢疾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千万不能凭主观感受自行判断,也不能以危害身体健康为代价“拔苗助长”。树立科学的减重观念是正确减重路径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科学减重。

让科学减重成为习惯

  “管住嘴,迈开腿。”运动干预在体重管理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一些人抵触运动,认为仅凭节食就能达到减重目的。其实,科学运动是减重的必由之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张漓研究员指出,研究发现,最难减重的人,往往有多次节食减肥失败的经历。究其原因,涉及脂肪代谢的底层逻辑。

  张漓解释,脂肪代谢需要经历3个环节:动员——调动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并进入血液;转运——游离脂肪酸通过血液运输至需要能量的细胞,如肌肉和肝脏细胞,并进入线粒体;氧化——进入细胞的脂肪酸在线粒体内进行β-氧化,同时释放能量。而运动使3个环节一气呵成。

  “人在饥饿状态下,并非只动用脂肪提供能量,而是连脂肪与蛋白质一起动用,并且优先动用后者。”张漓说,缺乏运动的减重,效果无法持续,一味地节食,会导致肌肉流失、基础代谢功能降低。

  “对于多数人而言,最安全、最有效、最简易的减脂运动方式就是健步走。”张漓介绍,每日减脂健步走的时长控制在1~1.5小时为宜。时间过短减脂效果不明显,时间过长则可能引发疲劳性肌肉或软组织损伤。久坐不动的人,更需注重循序渐进,不必拘泥于固定方案,而需根据自身情况动态调整时长和步速。“在合理膳食的前提下,坚持健步走1个月,体重约下降3~5千克。如果有条件借助专业设备依靠专业人士测算出最大脂肪氧化强度点,把步速调整至最佳状态,减脂效果还能显著提升。”

  除健步走之外,高强度间歇训练、抗阻训练也是可选择的运动方式。“不同强度的运动对机体的刺激不同,机体也会相应产生不同的生理适应。建议有不同减脂塑形需求的人群向专业人士寻求健身指导,以便制定个体化精准化运动方案。”张漓说。

  许多“上班族”抱怨自己没有空闲时间运动,甚至将运动当作额外负担。对此,张漓表示,运动有助于减轻因工作产生的疲劳,是对主要脏器的一种天然养护,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体力和脑力损耗。“华尔街精英早起跑步的事例比比皆是。如果充分认识运动的必要性,相信每个人都能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主动健康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