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日报:八项护理惠民举措 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
||||||||
|
||||||||
诸丹萍 八项护理惠民举措 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的主题为“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为全面提升我市护理服务水平,保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护理服务要求,我市在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推出了八项护理惠民举措,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和高品质护理服务需求。 无陪护病床开放3000张 “因孩子工作繁忙,无法全天候陪护,无陪护病房解决了我的大难题。”日前,在绍兴市中心医院骨科东病区,专职护理员正守着患者吴女士观察点滴进度,还不时给她盖好被子。为减轻患者家属陪护负担,持续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绍兴市中心医院从2024年7月开始在骨科和老年康复两个病区推行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并陆续在其他病区积极推广,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当前,患者住院陪护面临家属没时间陪、护工收费贵、专业性不足等难题,“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现象普遍存在。自去年开始我市全面推进无陪护病房建设,以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为目标,从运行模式、科学管理、服务增值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减轻患者负担,提升诊疗便捷性。今年,全市三级医院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内、外科各两个以上病区开展无陪护服务,同时,我市鼓励二级公立医院提供无陪护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覆盖面,全市无陪护病床数量将达到3000张。 持证医疗护理员新增500人 前不久,浙江省卫生健康综合保障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赴绍兴市人民医院镜湖总院,实地考察浙江省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筹建工作。双方将立足“全省示范、浙东标杆”定位,着力构建集“标准化培训、实践性赋能”于一体的专业化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为全省医疗护理员队伍建设打造“绍兴样板”。5月9日,浙江省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在我市正式揭牌。 提升健康照护服务水平和能力是破解老龄化社会健康服务难题的关键抓手。今年我市将依托浙江省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完善医疗护理员业务培训和准入考核机制,新增持证医疗护理员500人,不断提升医疗护理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互联网+护理”服务5万人次 不久前,绍兴市人民医院伤口中心主任张丽华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接到了一位82岁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订单。患者年龄大、病情复杂,家属对护理效果有很高期望。张丽华在首次上门评估后,迅速制订了详细的护理计划。同时,她积极与专科医生沟通,查阅大量文献和指南,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她定期上门为患者进行清创、换药,并指导家属如何在家中进行血糖监测和基础护理。经过30次上门护理,患者的伤口终于痊愈,疼痛消失,行走自如。 目前,在我市活跃着4600余名这样专业的“互联网护士”,覆盖全专科护理领域。今年我市将拓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面,聚焦群众护理服务需求,通过“线上点单、线下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112项上门护理服务,实现全市“互联网+护理”服务人数达5万人以上。 新生儿早期保健规范实施率达90% 近日一早,阳光照在市妇幼保健院产房里,助产士将刚出生的女婴轻轻放在产妇胸前。婴儿本能地寻乳吮吸,母亲眼含热泪轻抚孩子后背,持续90分钟的“第一次拥抱”场景,成为该院实施新生儿早期保健(EENC)项目的生动缩影。这项由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技术,正在我市的助产机构全面、规范落地。 新生儿早期保健技术的核心就是通过低成本、高效益的干预措施,构建生命起点的健康基石,是生育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市新生儿死亡率降至0.62‰的历史低位,这项温暖的技术革命不断深化。今年,我市将推广新生儿早期保健技术,通过肌肤接触、晚断脐、早吸吮等各项措施,提高产时至分娩后24小时的母婴保健服务质量,全市新生儿早期保健实施率达90%。 海姆立克急救法培训1万人次 “手臂环抱、快速冲击,对!就是这样!”日前,上虞大通购物中心一楼,一场特殊的“生命课堂”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来自上虞人民医院的急救护理培训团队正手把手教商场员工和顾客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助力公众掌握规范操作,在医护人员到达前实施有效救助,减少因气道异物梗阻发生的悲剧。 这是2025年绍兴市护理八项惠民举措中“海姆立克急救培训实施方案”活动的一站,也是我市构建“人人会救”社会急救体系的关键一步。正如宣传海报上所写:“守护生命,‘救’在身边。”这堂开在商场里的急救课,不仅让护理惠民举措“看得见、摸得着”,更让“平安绍兴”的愿景,化作市民掌心实实在在的温度。今年,我市将开展标准化培训,面向全社会广泛推广海姆立克急救法,营造“人人会救、人人敢救”的急救环境,全市海姆立克急救培训达1万人次。 压力性损伤培训基层100%覆盖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压力性损伤防治能力,推动全市护理质量同质化发展,日前,“压力性损伤防治技术提升项目”首期专题培训在绍兴市人民医院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市医疗机构的50余名护理骨干参加。 此次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工作坊”模式,特邀伤口造口护理相关专家围绕《压力性损伤患病率调查指南解读》《压力性损伤鉴别诊断》等核心内容展开系统讲解。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现场答疑,帮助学员建立规范化防治思维。参训人员纷纷表示,课程内容紧贴临床实际,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常见的评估偏差、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痛点难点。 压力性损伤,俗称压疮、褥疮,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皮肤疾病,任何年龄段暴露于压力下的人群都有可能罹患压力性损伤疾病。今年我市将全面开展基层压力性损伤护理培训,实现全市103家镇街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覆盖,提升基层医护人员对压力性损伤的预防、评估及护理能力,推动优质护理资源向基层延伸。 健康生活方式宣教1000场 近段时间,嵊州市人民医院定期组织医疗团队深入社区,创新性地推出了“健康厨房”项目,针对居民常见的慢性病开展专题讲座。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和现场互动,让居民了解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增强大家的健康意识。值得关注的是,该院还组织医护人员走进中小学,开展“健康小卫士”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健康讲座、开展互动游戏、提供健康体检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健康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鼓励他们带动家人一起健康生活。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实现全民健康目标的关键一步。全市医疗机构将通过系统性健康宣教,引导群众主动干预健康风险,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实现全市健康生活方式宣教1000场的目标。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免费服务5万人次 “同学们看,这个小小的王不留行籽贴在耳穴上,就像给眼睛安上了‘小卫士’!”日前,在绍兴市秀水小学的教室里,省级中医护理专家张方璐正手把手教孩子们体验耳穴压豆技术。五年级的王同学兴奋地举着中药眼罩说:“原来眼保健操还能和艾草相结合!” 除了走进校园,绍兴市中医院还积极与社区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中医养生功法培训等公益活动。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功法,因其简单易学、效果显著而深受市民喜爱。 这充满药香的场景,将在我市遍地开花。今年,我市将充分发挥中医医疗机构专业优势,组建一支由资深中医专家和优秀护理人员组成的团队,推广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确保全市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免费服务达5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