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与结核病
当前位置:首页 | > 单位子网站 > 疾病控制(卫生监督) > 疾病控制 > 艾滋病与结核病 |
我国农村居民结核潜伏感染率的动态变化:一项基于人群的多中心队列研究的10年随访
The dynamic change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 prevalence in rural residents: 10-year follow-up of a population-based, multicentre cohort study from China
Cao X, Gao L, Xin H, Zhu L, Duan W, Feng B, Lu W, Liu Z, He Y, Shen L, Huang J, Zhang B, Wang D, Yan J, Chen C, Wang L, Yin W, Wang G, Guo T, Di Y, Li Z, Liang J, Zhao Y, Li H, Shen F, Du J, Jin Q.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2025,56:101509.
doi: 10.1016/j.lanwpc.2025.101509.
PMID: 40125311
一、研究背景
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13年,在国家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研究团队针对我国四个不同结核病疫情地区的农村5周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队列研究,基线调查发现我国不同疫情地区基于IGRA的结核潜伏感染率为13.5%-19.8%,并且基于该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利用空间统计模型估算了全国结核潜伏感染率,填补了我国近二十年的相关数据空白,为我国结核潜伏感染预防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同时,该项目为动态评估我国结核潜伏感染负担的变化提供了难得的队列资源,因此研究团队利用队列十年随访对我国农村地区结核潜伏感染负担进行了重新评估,为适时调整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参考。
二、研究方法
在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期间,研究团队针对参与2013年基线调查的两个研究现场(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和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的18周岁及以上农村常住人口利用TST和IGRA开展了结核潜伏感染的筛查。同时,我们还对2013年基线调查时5-14周岁调查对象再次进行了TST检测,并对2023年调查时5-24周岁人群开展了TST检测,主要目的是评估卡介苗接种对TST结果影响的持续时间。
三、研究结果
最终有5924名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纳入分析。研究发现,与2013年相比,2023年丹阳和中牟的结核病发病率分别下降了63.35%(从58.48/10万降至21.43/10万)和77.24%(从85.03/10万降至19.35/10万)(见图1);2023年丹阳和中牟的结核潜伏感染率(基于IGRA)分别下降了22.24%(从15.11%降至11.75%)和40.86%(从16.57%降至9.80%)(见图2)。对于同时参与2013年和2023年调查的4648名调查对象的IGRA转阳及转阴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丹阳的IGRA转阳率显著高于中牟(4% vs. 2%,P<0.0001)(见表1),但两个研究现场的IGRA转阴率没有显著差异(丹阳:29%,中牟:31%;P=0.577)(见表2),该结果从新发感染的角度上部分解释了中牟现场结核潜伏感染下降更为显著的原因。此外,针对TST结果的分析还提示出生时一次接种卡介苗的接种策略下,在接种对象15岁之后卡介苗接种对TST结果的影响不再显著(见表3和表4)。
四、研究结论
该研究历时12年,首次从人群角度观察到我国结核潜伏感染负担的显著下降。两个不同疫情研究现场结核病防控的突破性进展提示,结核潜伏感染负担的下降可能成为撬动结核病防控格局全面优化的关键杠杆,对结核病防控策略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夯实了在我国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的信心。
来源: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