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日报: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治理效能 市卫生健康委构建“数字+执法”监管模式
|
||||||||
|
||||||||
记者 赵婧赟 本报讯 登录“浙里卫企”平台,执法人员可即时查看企业职业健康风险预警信息;在各大医疗机构,只需扫描医疗废物“电子身份证”即可开展执法检查;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可以实时核查口腔医院牙椅水路消毒数据……今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构建“数字+执法”监管模式,推动卫生健康执法工作向精准化、规范化、智能化转变。 在职业健康监管领域,市卫生健康委严格履行职业病防治法赋予的监管职责,依托“浙里卫企”平台,构建起覆盖全市6084家企业的法治化监管网络,实现了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数据的智能归集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消除潜在风险。今年平台已累计推送风险预警1.4万余条,化解率达75.83%。这种“预警+服务”的监管模式,既保障了劳动者健康权益,又优化了营商环境。新昌县创新的“职业健康托管服务”模式,更将法治宣传、合规指导融入监管全过程,该做法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针对医疗废物监管难题,我市开发“医废智慧监管平台”,创新构建“线上监测+线下执法”的法治监管模式,运用物联网技术为每袋医疗废物赋予唯一电子标识,实现从产生到处置的全流程闭环管理。目前平台已覆盖全市292家医疗机构,配备948套智能终端设备,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小箱进大箱”收集模式。该平台嵌入AI智能识别和风险预警功能,将抓取的违法违规行为实时推送至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创新执法模式,提高执法效率,提升违法行为发现率。 智慧监管,让监督执法更加便利。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患者王女士通过扫描牙椅上的二维码,实时查看了器械消毒灭菌情况、诊疗用水的消毒记录和检测数据。“现在看牙更放心了,消毒情况一目了然。”王女士的安心,源于我市构建的覆盖诊疗全流程的智能监测体系。该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建立小型蒸汽压力灭菌器运行状态远程实时监测平台,根据温度、压力、时间三个标准,识别不合格的灭菌器械,实现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全流程、异地监督等,把好口腔器械“入口”关。 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强化重点领域的执法工作,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更加完善的“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机制,提升执法效率,严查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