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日报:医疗护理员,解忧又减负 我市无陪护病房建设驶入人才专业化支撑快车道
|
||||||||
|
||||||||
记者 赵婧赟 本报讯 “先让患者的手扶住护理员腹部,协助屈膝,再扶住肩部缓慢翻身。”7月7日上午,绍兴市人民医院新建成的“医疗护理员—陪诊师”一体化培训示范基地内,呼吸内科护士长项敏正为学员们演示标准翻身技巧。学员李幼梅全神贯注地观摩,不时跟着比划动作要领。“这次培训既能提升照顾家人的能力,还能获得就业机会,一举两得。”她告诉记者。 当日,培训基地首期培训班开班,41名学员开启系统化培训。学习结束后将由浙江省卫生健康综合保障中心进行专项考核,考核合格将颁发《浙江省卫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这也标志着绍兴市无陪护病房建设正式驶入人才专业化支撑的快车道。 作为浙江省内首个医疗护理员培训平台,该基地在浙江省卫生健康综合保障中心的指导下,为破解老龄化社会健康服务难题提供了“绍兴样本”。基地培训聚焦医疗护理员资质考核,通过“理论+实操+临床”三阶培养体系,为全市无陪护病房建设提供稳定人才供给,计划今年新增持证专业人才500人。值得关注的是,首期培训班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特点。班主任周国芳介绍,学员平均年龄45岁以下,最年轻的仅1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近半,为提升护理服务专业性奠定了人才基础。 这一创新举措源于我市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前瞻布局。作为全国较早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试点的城市,绍兴2024年底已开始在全市三级医院推广无陪护病房,覆盖骨科、神经科、妇科等科室近3000张床位。统计显示,该模式已服务患者8000余人次,满意率达98%,有效缓解了“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民生难题。 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扩面提质,拓展“免陪照护服务”覆盖面,同时立足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全省示范、浙东标杆”的目标定位,积极为全省输送高素质专业化医疗护理员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