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不以山海为远 传播仁心仁术 绍兴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以大爱书写健康援助新篇章
|
||||||||
|
||||||||
今天是第8个中国医师节。在绍兴,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远赴异乡救治患者,他们从“输血式”援助到可持续“造血式”援助,他们既是救死扶伤的仁心医者,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他们数十年来奋斗在一线,为他国人民和援建地区的卫生健康事业尽职尽责,以精湛医术和无疆大爱在遥远异乡温暖人心。 A他们是中非友谊的桥梁 前不久,刚刚结束第29批援马里医疗任务的中国医疗队队员、绍兴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俞南松回到绍兴。 2023年11月,绍兴援非医疗团队7人历经19小时的飞行时间,奔赴马里首都巴马科执行援外医疗任务。18个月,这支由普外科、骨科、眼科、麻醉、内镜、药房等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医疗队,克服了语言不通、环境恶劣、基础条件差等各种不利因素顺利完成任务,载誉而归。 马里是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家,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面对马里医院设备短缺的困境,医疗队员用智慧和勇气化解。两次援非的俞南松,在无胆道镜可用的情况下,创造性地用气管镜完成胆道检查,为患者解除病痛;二度出征的绍兴第二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厉挺,凭借20余年临床经验,在简陋条件下完成胃肠镜诊疗超千例,接诊量突破2500人次;绍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昌锋多次在深夜与队友协作,在没有血气分析仪的情况下将严重失血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药剂师沈顶茂在药房构建起医疗队的“生命线”,一人承担起药品管理、处方审核等多重职责;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专家屠叔丹被患者亲切地称为“光明使者”,在显微镜故障时仍凭借精湛技术完成复杂手术,成功应对先天性眼疾、疟疾致盲等疑难病例;骨科专家王春煜累计完成3000余人次诊疗,主刀170余台高难度手术。 本次出征的后勤支柱,来自绍兴市人民医院的食堂师傅贺雪涛。他用绍兴特色菜肴抚慰队员乡愁,更在节日里精心准备中马风味融合餐,让异国他乡充满家的温暖。 自1968年起,我市就相继派出82人次优秀医务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随浙江省援外医疗队远赴非洲。绍兴的白衣天使始终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用他们的故事,诠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把中非友谊的种子播撒在红土地上。 B跨越万里的“绍阿情深” 新疆阿瓦提县是绍兴的对口援建地区。多年来,绍兴医疗援疆一直聚焦阿瓦提县医疗技能水平及居民健康素养“双提升”总目标,深刻诠释着那份跨越万里的“绍阿情深”。 这个8月,浙江省第十一批第二期医疗援疆队5名队员在绍兴援疆医疗领队、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娄伟成的带领下,活跃在阿瓦提的医院、军营、团场及偏远村落。 为了推动当地妇科技术发展,娄伟成开展了经脐单孔腹腔镜等10多项高难度手术,带教本地医生独立实施三级微创手术。他搭建“绍阿远程云门诊”,推动30余名骨干赴浙进修,实现全县9—14岁女童HPV疫苗全覆盖。 绍兴市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沈江则为白内障患者买买提实施免费复明手术。老人重见光明后紧握住沈江则的手,哽咽道:“草是绿的!”沈江则还构建“地区-县-乡”三级眼病诊疗网络,完成2000余人筛查,指导当地医院完成首例眼科手术,终结当地患者远赴阿拉尔求医的历史。 诸暨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专家杨菁成功救治26例糖尿病危重患者,引入动态血糖监测等前沿技术,通过远程系统指导乡镇医生,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获得专业救治。嵊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李明艳助力当地水质检测通过CMA认证,创新“师徒云结对”培育骨干,推进3个“无结核社区”建设,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从8%提升至25%,筑牢重大传染病防线。 绍兴市中医院手术供应室护士长殷素萍修订《腔镜器械消毒规范》,指导徒弟研发的“可塑形手术床托手板”获得国家专利;绍兴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曹淼英开展支气管镜纵隔淋巴结穿刺活检等技术,培养3名本地操作医师,让尖端技术扎根边疆。 援疆期间,该医疗队累计服务基层军民数千人次,免费发放药品数百盒,有效缓解了偏远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党的关怀随医药直达“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绍兴医疗援疆先后实施了“11211医疗专列”、骨干医生赴绍挂职进修、援疆医生帮扶强科兴院、公共卫生“筑网强基”、妇女“两癌筛查”、儿童“窝沟封闭”、“启明行动”、“自立少年”脑瘫患者康复、“医疗大巴扎”义诊等暖心惠民工程,擦亮了“大爱越医”的援疆金招牌,为阿瓦提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祖国西北边陲点亮了生命之光。 C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8月的风裹挟着柴达木盆地的沙砾,掠过位于青海省的大柴旦行委人民医院崭新的制度展板。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质控科副科长寿津揉了揉发红的眼睛,继续与同事们推敲制度细节——这是他们抵达高原后修订的第302条管理条例。 “高原医疗的特殊性,要求制度必须‘接地气’。”寿津带领团队深入科室“把脉”,从输血安全到生物防护,300余条制度如精密齿轮,重构医院运行脉络,为临床救治构筑了至关重要的安全屏障。绍兴市口腔医院口腔科医生顾丁法制定的标准化接诊流程,让患者候诊时间显著缩短;规范化的知情同意书模板,使签署率与规范性双双跃升至100%。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胡颖颖则手把手教当地医生解读复杂影像,妇科与超声科联合开展的高危人流手术,因超声实时引导将风险降至最低。 “授人以渔”方能留下“不走的医疗队”,为此,“援青讲堂”应运而生。儿科常见急症识别与处理、青光眼的诊治、前牙贴面的美学修复、腹腔镜的应用……队员们结合高原实际需求,精心设计课程,将各自领域的宝贵经验与前沿知识倾囊相授。 在简陋的诊室中,绍兴医生们俯身为牧民检查眼疾,为矿工缓解腰肌劳损,将健康关怀送达高原最偏远的角落。近两个月,大柴旦行委人民医院制度体系脱胎换骨,多学科协作突破疑难病例,基层义诊覆盖200余人次。 在雪域羌江畔,当晨雾还未散去,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手术室里,绍兴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医生潘轶瑜已开始核对器械。过去3个月,这支由4人组成的绍兴援川医疗队,在海拔千米的川西南山区,用专业与情怀书写了一段医者仁心的故事。 医者无疆,不以千里为远;善行有爱,皆怀仁心而来。近3年来,绍兴市卫生健康委已经选派了145名医疗人才开展援青(青海大柴旦)和援川(四川马边)任务。绍兴医疗团队不仅肩负着医疗救助的重任,有效提升了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增进了各族群众健康福祉,更展示了绍兴医务人员的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