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
当前位置:首页 | > 单位子网站 > 疾病控制(卫生监督) > 疾病控制 > 慢性病 |
暑假减重,如何答对“选择题”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们在暑假中做好健康体重管理呢?
体重:减下去还是冲新高
暑期是儿童青少年减重的黄金窗口期。健康体重管理一定是长期的,但暑期有突出的特点。首先,从生理层面来说,孩子没有了上学时早起的压力,睡眠相对充足,这会让孩子体内的瘦素分泌增多,而瘦素可以抑制食欲,帮助孩子减少食物摄入量。此外,睡眠会显著影响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暑期的充足睡眠会让孩子的胰岛素敏感性更高,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合成和堆积。从家庭干预的角度来说,暑期也有优势。营养科医生在帮助孩子进行健康体重管理时,会为孩子开具个体化膳食处方。暑假期间,孩子在家吃饭频率更高,更容易执行膳食处方,家长监督也更方便。
然而,临床经验却表明,很多“小胖墩”暑期体重增长更为明显。暑期,家长是要上班的,如果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帮孩子对暑期生活进行科学的计划和安排,‘放飞’的‘小胖墩’极可能创下体重新高。在暑期里,家长要更加重视孩子的日常行为,保证三餐规律,不能放纵孩子只吃不动,避免孩子接触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时间过长,保证孩子的日常饮食避开零食、调味酱,尽量少给孩子点外卖尤其是含糖饮料。
暑期,孩子有了更多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建议孩子每天有一到两个小时的有氧运动时间,首选户外运动;如果气温太高,可以选择室内游泳、室内球类运动等。利用暑期这个契机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运动和生活习惯,能为健康体重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取得长期效果提供保障。
吃饭:短而快还是缓而稳
在儿童青少年阶段减肥,要把饮食调整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假设孩子慢跑30分钟能消耗200卡热量,少喝一瓶可乐就可以减少同样的热量。对孩子来说,减少摄入热量比运动消耗热量稍微容易一些,效率也会更高。”专家建议,家长要更好地利用暑期帮孩子养成更利于减重的饮食习惯。
从狼吞虎咽转向细嚼慢咽,从营养膳食角度来看是管理体重的重要方式。很多研究证实,进食速度越快,能量摄入越多,肥胖程度就会越高。孩子第一个重要的肥胖窗口期是在学龄前,也就是4~6岁。有研究发现,如果孩子4岁时进食速度更快,食物摄入量更大,进餐时间更短,6岁时超重和肥胖的几率就更大。进食速度太快,食物在口腔中咀嚼加工的时间会缩短,口腔的感官跟食物的接触时间短,会推迟孩子的饱腹感,进而导致食物摄入过量,通俗地讲,就是还没感觉到吃饱,胃已经吃撑了。
有“速战速决”吃饭习惯的孩子,在暑假试着控制进食速度。可以更换更小的餐具,逐步练习增加咀嚼次数;也可以通过多喝水、保障蛋白质和植物纤维的摄入增加饱腹感,延缓饥饿感。暑假的家庭活动更多,家长可以趁机进行营养教育,把科学的膳食理念传递给孩子,带孩子学会看食品配料表等。
心理:在一起还是搞对立
要重视孩子减重期间的心理和情绪状况。暑假期间,孩子在家的时间更长,与家庭成员间的接触更多,这对于健康体重管理来说,既可能是积极因素,也可能成为消极因素。如果把这段时间利用好,孩子减重见效,其心理上会形成比较大的成就感;如果利用得不好,不但体重可能降不下来,还可能引发亲子关系危机。
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调整等既是孩子减重的要素,也是家长跟孩子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最需要做的是增强孩子的行为动机。动机问题解决得好,孩子会认为家长在与他并肩作战,帮助他面对困难和挑战,从而形成一种更紧密、良好的亲子关系;动机问题解决得不好,孩子会认为家长在严管自己的吃喝、运动甚至娱乐,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所以,我们要把孩子作为健康体重管理的主体,让孩子理解“不是别人让我减肥,而是我自己要减肥”,这是最核心的。先帮孩子建立起这个动机,再跟孩子一起讨论后续的目标设定和具体安排,才能更好地执行计划。
不要忽视家庭文化对孩子的影响。让孩子有自我健康管理理念,需要家长先有这个理念。如果家长胡吃海喝,孩子也很难坚持下去。生活方式管理也是一种家庭文化的营造,要全家参与、互相监督。。
在减重过程中,家长要给予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注意观察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积极反馈,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如果发现孩子有不利于减重的行为,要耐心观察背后是否有一些不良情绪,必要时及时疏导。